常德詩墻
一條沅江靜靜地穿城而過,給常德這座湘西北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不少的靈氣,常德詩墻,更是沅江裝扮這座美麗城市的獨特的人文景觀。 漫步常德,她的歷史文化遺存已不多見了,但是常德詩墻,這項新的文化工程正成為這座美麗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一踏上常德的土地,熱情好客的常德人,總要帶你去游覽雄偉而極富文化內涵的詩墻和詩墻公園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沅江,造就了常德,也曾給常德帶來經年不息的水患。一條防洪大堤,把奔騰不息的沅江攔于城外,但是,桀驁不馴的江水常常躥上堤頂,給城內人民帶來了驚擾與憂患。1991年,常德人決心根治水患,重筑大堤。如果止于此,一條普通的防洪大堤也就毫無生動之處了,試想,哪座傍水而建的城市沒有防洪大堤?有著豐富想象力的常德人,偏偏化腐朽為神奇,把美麗的詩句附麗于城墻之上,將一座防洪工程建成為一座世人矚目的文化工程。《名賢題詠》反映古今名賢涉足武陵,歌詠常德。選刻詩詞144首。這里,有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劉禹錫,題詠常德的傳世佳篇。 《武陵佳致》反映常德名勝美景,自然風光。選刻詩詞243首。瀏覽該篇,“極目楚天舒、“桃源仙景、“壺瓶飛瀑、“德山神韻、“柳葉輕舟、“花溪鷺渚、“瀟湘八景等,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 《蘭芷風華》反映常德人文物況,民俗風情。選刻詩詞261首。這里,“沅有芷兮澧有蘭的吟唱得到充分展示。湘君、湘夫人的傳說;宋玉、李群玉的音容;湖上“采菱的歡歌;山間“竹枝詞的傳唱;獨具特色的擂茶、儺舞、絲弦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是那樣源遠流長,令人如癡如醉。2000年,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實施“詩墻、外灘、沅水梯次開發的方案,搬遷詩墻外灘砂卵石場,拆除原所有建筑物,精心打造詩墻公園。經過3年建設,形成了6華里長的風光帶。園內植銀杏、香樟、楊柳、榕樹等樹木共130多種,植耐水草皮6萬多平方米,各種景點和五陵奇觀點綴其間。詩墻上五陵閣、春申閣、排云閣、漁夫閣四大樓閣聳立,既是防洪閘口,又使古城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蘊,詩墻和公園顯得古香古色。平日,旅游參觀者絡繹不絕;夜幕降臨和晨曦乍吐,這里更是游人如織,被常德人譽為休閑第一處。歷史上,人類創造的文明往往由于自然災害或人類自身的愚昧(政治運動)、貪婪(戰爭)毀于一旦。但是,人類建設文明的力量永遠大于毀滅文明的力量。常德人民在進行經濟建設時,以其理性、熱情與睿智同步進行文化建設,創造出一項名震中外的文化工程,無怪乎,這座位于長江中游毫無地理優勢可言的城市,接連獲得“國家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從詩墻上,人們不難解讀出了他為什么有如此魅力的秘密。
關鍵字: 書法家 歷史文化 建筑物 文化內涵 源遠流長 詩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