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端午·隨想
鳳凰·端午·隨想“噼啪,噼啪”。一陣陣的響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朦朧中,習慣性地把手往床頭柜上的鬧鐘摸去,摸了幾下都摸不著,怎會這樣子?人一下子清醒了許多,定神一看,原來昨晚并沒睡在自家的房里,而是躺在離家千里之遙的鳳凰古城、沱江岸邊的吊腳樓上。昨晚下半夜經過了二十多個小時的風雨兼程,穿越了群山,穿越了濃霧,終于趕在端午節的前夕來到了這個著名的湘西小城——鳳凰古鎮。 敲打的聲音還是有節奏的響著,我好奇地推窗倚欄而望,一種仿佛是穿越了時空回到遠久時代的感覺充斥著我的腦海,在晨曦的朦朧中,但見那一條清澈見底的沱江兩旁排列著一棟棟的吊腳樓,半靠江岸半倚水,順著江水由西往東延綿逶迤,樓上掛著的紅燈籠在晨風中隨意飄搖,古樸中帶出了一點喜氣;沱江下游的虹橋風雨樓在晨曦輕霧中顯得壯美而神秘;幾個早起的土家婦女在江岸邊的青石板上勤快地洗著衣服,那木制的洗衣棒在她們的手中有節奏地上下槌打著衣服,我正是被這樣的敲擊聲驚醒的,也幸虧這樣,不然我可是無緣欣賞到這山區小城清晨中最自然古樸、原始動人的一幕,直讓你覺得不知今朝是何年。 江水在靜靜地流淌著,江底的水草清晰可見,碧水翠草,生意盎然,看著這樣的江河水,心里流淌著的是一種愜意、一種悠閑。 慢慢地,天上的云彩在變紅,趁著美麗的古城還沒蘇醒的時候,在她的臉上抹上了紅暈,使她更加的嫵媚動人;沱江上頗具特色的跳巖,靜靜地橫臥在水面上,在這美麗的清晨,更象是美人腰上一條亮麗的絲帶,總會不由自主地吸引著你的眼球,幾個趕集的苗家人,背著竹簍,在跳巖上面快步走過,如履平地,看得我心驚膽顫,那可是一條長100米,寬只有幾十公分,由十五個巖墩連成的木板橋呀,人踩在上面,它還會晃動的呢!可你別小看它,它可是二百多年來人們來往古城的主要通道哦。 江水帶著云彩的絢麗漸漸地遠去,古城也在開始慢慢地蘇醒了,當第一縷陽光透過云彩投射在河岸上那一片具有濃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吊腳樓時,在南華山的襯托下,那壯觀的古建筑群,就顯得更加輪廓分明,一律的黛黑裝扮,一律的青瓦鰲頭,一棟接一棟,一檐挨一檐,高高低低地由西往東延伸著;在水中的倒影那就更是美倫美煥,讓人浮想連翩,慨嘆良多;天山云水共一色,飛檐恒壁隨波流。我當時的內心也只有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震撼于她的壯觀,震撼于她的構造,更震撼于她的人文智慧。悠悠千百年,風雨屹不倒。它是一個地域民族的精魂,是一段史詩,是一部歌謠。 隨著太陽慢慢地升高,小城開始熱鬧起來了,沱江兩岸洗衣的棒槌聲,小販的叫賣聲,導游小姐的話筒聲,把這里渲染得分外的攘攘,也給原本清純古樸的小城帶來了幾分俗氣。我趕緊往古城深處走去,去感受古城的另一種韻味;朝陽宮古樸的紅墻、楊家祠堂的典雅、古街上陳跡斑駁的青磚大宅,無處不顯示出古城厚重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很久以前就拜讀過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書中所描述的風光旖妮的湘西小鎮茶峒,曾經令我夢廻千轉,傾心神往;文中凄美的故事,更是令人唏噓慨嘆,惆悵神傷;而小說中所提的地方,也正是沈老先生的故鄉——鳳凰。忽然,一陣陣有節奏的鼓聲從城外的沱江上傳了過來,把我從憑幽探古的思緒中拉了回來,猛然想起,已是端午節的前夕,江面上應該是有龍舟在競渡。我順著聲音信步來到沱江邊的西關門樓上,放眼看去,只見在遐昌閣、萬名樓和虹橋風雨樓包圍著的沙灣水道上,有五、六只龍舟在鼓聲中舞動起來,但見槳影如風,鼓舞飛揚,浪花四濺,好一派非凡景象。 端午節,這個逐漸被人們當成只是吃棕子的節日,它的起源、它的含意慢慢地淡出了我們的腦海,還有多少我們民族深沉的精神財富被我們逐漸遺忘。屈原那縱身一跳,成就了一個端午節,成就了一種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千百年來,有多少壯士豪杰、英雄俠客,秉承了這千年一脈的愛國恤民精神,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細觀時下,又有多少人能知其人頌其詩呢?龍舟競渡,已成了一種體育競賽;黃雄酒,就更加沒幾個人喜歡喝了,因為它確實沒有芝華士+冰紅茶來得有口感。那么,端午節在現在也只能用吃棕子來代表了,這就難怪起源于我國的端午節被韓國搶先申報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而我們本土還有多個省市各自在爭著申報,多么悲哀的好大喜功呀! 我們之所以還要過端午節,之所以還要懷念屈原,這不僅僅是因為祖先給我們留下了一種可以炫耀于世的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不能讓我們的后輩忘掉了我們民族的魂啊!記得著名的學者葉嘉瑩女士曾有詩云:“書生報國成何計,不忘詩騷屈杜魂”。在這湘楚大地,在這美麗的鳳凰古城,在這端午節前夕,這種愿望就愈發的強烈。 正當我為端午節遐想連翩時,身邊走來了一個小女孩,看上去有十四、五歲的樣子,皮膚有點黑,長著一對清明如月的眸子。但見她憑欄而望,雙眼直直地看著江面上的龍舟競渡,嘴角帶著一絲恬靜的微笑。我心中不由一顫,這不正是沈老先生在書中描述女主角翠翠的樣子嗎?也是這樣的年紀,也是這樣的地方,也是這樣的時節,她對龍舟上的“儺送”(《邊城》中的人物)產生了絲絲的情愫,同時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坎坷。此時此刻,我仿佛走進了沈老先生的書中,走進了那與世無爭、清淡純樸的鄉村生活,心中泛起了一種從沒有過的安逸舒暢。我輕輕地對著她喊了聲:“你好”。她悄然地回眸一笑,就那一剎那,我輕輕地按下了快門。“先生,你有地方住了嗎?我帶你去吧,會便宜點的,河邊的吊腳樓才一百元一天。”她笑了笑對我說。暈,我住的才50元一天呀。我笑著對她說:“我已經住下了”。一句對話,剛才那種美好的感覺已經飛到九宵之外了。看著她那帶著稚氣的臉,我無奈地搖了搖頭。 鳳凰的夜是璀璨的,燈光把虹橋風雨樓的輪廓勾畫得分外的壯觀,吊腳樓上的所有燈籠都亮起了紅光,燈火飄在江面上,像夢一樣迷離虛縹;一盞盞河燈在游人的放逐下,順水而漂,劃出了一道道虛無縹緲的亮光,它帶著人們所有的愿望,帶著人們對美好的憧憬,慢慢地流出了視角之外;兩岸的酒吧飯館,更是人聲鼎沸、熙熙攘攘,把本該寧靜的山城之夜渲染得猶如繁華的都市,這不知是否沈老先生能想象得到的呢。 鳳凰是美麗的,她的美麗,是源于她那得天獨厚的位置,是源于她那一大片具有濃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吊腳樓,是源于她有厚重的人文歷史沉積和文化底蘊,真希望她能不斷地延綿下去,讓我們的后輩能了解她那風雨飄搖的興衰,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忘掉自己的歷史.
關鍵字: 習慣性 鳳凰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