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渭城曲》,歷稱千古絕句。經配曲吟溫暖,如泣如訴,名《陽關三疊》更為千古絕唱,流芳百世。 詩中提到的陽關,就在敦煌的南湖。由市區乘車駛向美麗富饒的南湖時,沿途四周景色瞬息萬變。極目天涯,云山浩渺,大漠蒼茫,輕風薄霧,繚繞飄指。那巍峨挺拔的陽關烽燧猶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呈現出一派崢嶸奇殊、 陽關,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quot;古董灘quot;上,因在玉門關之陽而得名。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抗南昌匈奴,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里作為軍事重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絲綢之路quot;南路的必經關隘,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里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游客曾在這里驗證過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據史料記載,西漢時,南湖置龍勒縣,陽關為都尉治所。晉魏時,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
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邊塞詩人岑參曾寫下quot;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quot;的詩句。可見他們入陽關的次數不少。宋以后,來自白龍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著人們東撤,陽關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 而今,昔日的陽關城堞早已蕩然無存,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臺仍傲然屹立著。
山下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經考古隊挖掘,沙灘上有大片版筑遺址,房基排列整齊而清晰,面積約上萬平方米。附近還有一段高不過0.6米的斷斷續續的城堡墻基,這就是陽關遺址。當地人稱之為古董灘。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
關鍵字: 烽火臺 王維 考古隊 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