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弄筏
羊皮筏子是西北人民古老而簡易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早在唐代,李筌所著兵書《太白陰經》上,已將浮囊列為濟水具,書云:“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緊縛其空,縛于脅下,可以渡也。”羊皮筏子載重量為一噸左右,可乘6至8人,它用48根細木桿扎成長方形木框架,然后下面拴牢14個充足氣的山羊皮渾脫,就可以放在水里載人運物。由于羊皮筏子較輕,又沒有動力,故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水而上。返回時,由筏工用肩扛回去,既輕巧又靈便。近年來,已無人用羊皮筏子載運貨物,純粹成為一種游覽黃河的旅游工具。當游客乘坐皮筏,在滔滔黃河中追波逐浪時,仿佛置身于幾千年前的古代, 為了求得自身生存發展正在與大自然作著頑強的拼搏。
舊縣志多處記有“黃河泛舟”的勝景:游人乘扁舟一葉,追波逐浪,興致勃勃。鳧鷗嘹嗚,舞于河洲蘆浦;蓑笠漁人,悠然舉網得魚。河邊堤柳,岸上桃花,紅綠相間,相映成趣。泛舟河上,沿岸景色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當然,黃河弄筏比起黃河泛舟更帶驚險性、 刺激性。 明代文學家李開先在《塞上曲》中寫道: “不用輕舟與短棹,渾脫風度只須臾。”表達的就是這種感受。來衛旅游的朋友,你不妨對這有驚無險的弄筏一試為快,用親身的體驗來領略一下古人所具有的非凡膽略和拼搏精神。
關鍵字: 羊皮筏子 西北人民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