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古渡瑪多
瑪多,藏語里的意思即為“黃河源頭”,歷史上是由內地進入西藏的一個驛站,也是一個古渡口。
黃河源頭“瑪多”
瑪多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地處黃河源頭,巴顏喀拉山北麓,阿尼瑪卿山以西的黃河谷地。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在境內,素有“百湖之縣”之稱。
瑪多的風景
瑪多共有湖泊4000多個,最著名的是被稱為黃河源頭的扎棱湖和鄂棱湖,扎陵湖為白色、鄂陵湖為藍色,都透徹清亮。扎陵湖、鄂陵湖,被稱為黃河源頭的姊妹湖,是天然趣成的山水畫卷。在兩湖中間是黃河源頭的標識“牛頭碑”。
豐收的場景
兩湖附近的瑪查里是古代通往西藏的商道、驛站和渡口。在兩湖之間景色秀麗的尕澤山頂鑄立有“華夏之魂”青銅雕像,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黃河子孫象征,為全省旅游景點之一。
瑪多的歷史
黃河第一寺
1952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果洛、玉樹,果洛地區全境解放。1954年1月1日,果洛藏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4月,果洛州工作團達日分團派出駱殿安為隊長的和科工作隊進入和科部落,籌備建區工作。1956年9月,達日縣和科區和甘德縣花石峽區成立,這兩個區黨委是瑪多地區建立最早的基層黨的委員會。1957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瑪多縣設治。同年12月,瑪多縣建立,將達日縣和科區和甘德縣花石峽區劃歸瑪多縣管轄。1959年6月25日,瑪多縣劃歸海南藏族自治州管轄。1962年5月10日,瑪多縣由海南藏族自治州劃歸果洛藏族自治州管轄。
瑪多的天氣
晴天闊草青海高原
屬高原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年均溫-4℃,年降水量585.5毫米。
瑪多的資源
牧場資源豐富
礦藏主要有煤、金、銅、水晶石等。野生動物有野馬、野驢、熊、羚羊、石羊、雪豹、旱獺、紅狐等。有各種鳥類38種。野生藥用植物有冬蟲夏草、貝母、雪蓮等。湖泊河流產花斑裸鯉、鯉魚等。工業以采礦業和牛羊肉加工為重點。以牧業為主,牧養牦牛、藏系綿羊、馬等。
瑪多的民族
全縣共有漢、藏、蒙古、回、撒拉、滿、土、瑤、苗等9個民族。
青海扎陵湖
瑪多的交通
青康公路,即國道214線由北向南穿過瑪多,瑪多縣城瑪查里并不在國道邊,而是相距3公里,有柏油路與國道相連。西寧至瑪查里已經通班車,每天早晨對發一班,用時10小時左右。也可以從西寧搭乘開往玉樹的班車,在黃河沿下車,黃河沿就是瑪查里與國道相連的三岔路口,這里有出租車接送旅客進入縣城。
關鍵字: 古渡瑪多 西藏 青海省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