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土樓觀
土樓觀,曾名“北禪寺,位于西寧市北的土樓山麓,是青海現存歷史較為悠久的一處石刻洞窟。北魏時已有土樓神祠的記載,后陸續開鑿洞窟,修建廟宇,至清代末期,這里已發展成為“九窟十八洞的多種宗教匯聚地。
土樓觀的洞窟分布在山腰的紅砂巖中,東西長約200米,名稱為:闡洞、佛洞、菩薩洞、觀音洞、玉皇洞、無量洞、三官洞、三師洞、靈官洞、城隍洞、關帝洞、地藏洞、呂祖洞以及文昌宮、奎星閣、雷祖殿、斗母殿、土地廟、倉頡祠等建筑。1958年以來經多次浩劫,建筑、佛像、壁畫、楹聯等基本被毀盡,現僅存一尊露天金剛及部分洞窟殘壁畫。1980年以后逐漸修復,并于山麓新建山門,改名“土樓觀。
露天金剛俗稱“閃佛,利用自然巖壁修鑿而成,原有兩尊,西部一尊已毀,東部一尊輪廓清晰可辨。為站像,高40-50米,古樸雄偉,應為唐代遺物。在保存較好的三個洞窟中,尚有壁畫殘存,繪有三世佛、千手千眼佛、菩薩、比丘、弟子以及蓮花藻井等,用色以丹青和石綠為主,時代為北魏至宋、元。土樓山巔聳立一座磚塔,名寧壽塔。六角五級實心塔,高約15米。該塔始建于明代,于1915年重修。臨塔遠眺,西寧古城盡收眼底,為土樓觀重要文物。
關鍵字: 多種宗教 旅懸空寺 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