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羅漢堂寺
在羅漢堂村上灘,距村東北不遠,有一條象青龍盤繞向上的山脈,叫做加卜隆崗。山跟有一塊四方形地,叫做羅漢熱囊(又叫羅漢格),在這地面上,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贊時代,人們修建了“僧伽,稱為神堂,從此就把這個地區稱之為羅漢堂(羅漢堂,藏語,意思是神堂灘),羅漢堂這村自然也由此而來。
公元952年后,由于該神堂內部不和,加上盜賊為害,而被毀。后來,該堂的僧人和村民們用神堂內的身、語、意(格、松、頭)等圣物在神堂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寶塔,寶塔基部寬6米,高約8米。1958年府極“左路線影響下,羅漢堂原先神堂遺址上修建的寶塔都遭到破壞,塔內的許多佛像和大量的三藏經籍,包括用金銀粉汁寫造的《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等都被付之一炬。大火燃燒幾天幾夜月為《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的經板都是檀香木或樺木所制,所以燒時香氣氤氳,籠罩了這個地區。 1962年核算單位下放時,原龍羊鄉改為羅漢堂公社,1984年改為羅漢堂鄉,因為原中郭密的羅漢堂村是羅漢堂鄉政府所在地,因此是用村名稱鄉名。
公元1828年一1858年間創建了現在的羅漢堂寺,該寺屬寧瑪派,信持教長蓮花學派的人們被稱之為“寧瑪巴rsquo;(舊派),被稱為“舊密乘。現在的寺院地址,原先有一間小屋,內有一座嘛呢輪,照管這座嘛呢輪的是羅漢堂村上灘的堅贊老人,他除去回家吃飯外,不分晝夜地轉嘛呢輪,晚上也睡在嘛呢旁邊看守。因此,當地人們把這座嘛呢叫做堅贊嘛呢。有一天一位背著背架的游人來到了這個地方問這問那。原來這位游人就是夏噶爾middot;措周讓著,他去朝拜瑪沁崗日等圣地,返回途中走到羅漢堂嘛呢輪處。
關鍵字: 大藏經 寧瑪派 羅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