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慶壽誕的一些民風習俗
慶壽誕
舊時習俗,男子50歲生自謂之“五十大壽”, 但如果父母健在,則不能做壽。對于“六十大壽 ” 比較重視 ,認為“人生六十花甲子 ”, 按青海漢族舊俗,以為是“一圈兒轉圓了”, 故要隆重慶祝一番。但慶壽又忌諱“本命年”, 故 在59歲的生日那天,提前過六十大壽。祝壽時親友們一般送來壽桃〈用面蒸成桃形饃〉9個、壽面 ( 用紅紙打一箍〉4把、 壽酒兩瓶為賀。女兒女婿則除上述禮物外,還要加送壽幛、 衣料、鞋帽等,以示尊敬。漁中縣多巴村一帶壽儀的進行是在拜壽時院中點燃松篷,鳴放鞭炮,由、“壽星”的舅父或姑表兄弟給 “壽星”披紅〈用1丈8尺紅綢,結成繡球,斜披于肩上〉,然后先由“壽星”本人給祖先、父母牌位行跪拜禮,以謝養育之恩,次向長輩行禮以謝關懷之意。最后接受晚輩的叩拜。 叩拜以后,要點燃“壽燈”。所謂“壽燈”就是從寺廟中借來 給神佛供桌上點燃的陶質或銅質燈兒,按36洞天 ,72 福地,共108盞燈之數擺在一張圓桌上。具體擺布是:天圓〈一周52盞〉 地方〈將因用24盞燈十字切開,〉,4 個象限〈每個象限中有8盞燈〉共祝八福長壽。此外,在夭地中央,亦即圓心部位放一盞大銅燈,謂之“本命燈”。“本命燈”由“壽星爺”親自點燃,其余由親友及家中諸人點燃,所點燃的燈,以看誰點的燈結的燈花最大,照的時間最長為佳。點壽燈歲后,入席飲酒,給“壽星爺 ”要敬八杯酒,取八福長壽之意。
壽材
舊時,年過五旬,人們在生前即張羅給自己做一 副像樣的棺材,謂之“做壽材”, 俗謂之“蓋大房”。挑選松、 柏、柳等木料,請來手藝高明的“ 掌尺”〈木工中的技藝精湛者〉,選擇閏年閏月、黃道吉日,開斧造材。造材中選擇木料的講究是“鐵蓋銅幫豆腐底”, 即以柏木為蓋,松木為幫,薄薄的柳木板為底。其意在于“速朽”, 早日化土,早日超生。
壽材的木工做好后,還要請漆畫的高手油畫裝飾一番,材 頭畫上一進兩院或三院的院落房屋,門旁有金童玉女,楹聯常 書:“有花有酒春常在,無月無燈夜自明 " 之句,橫額為 “五世其昌”。材蓋上書“ 乾元亨利貞” ( 男性〉或 “坤柔順利 貞”〈女性〉五字,寫在直徑約 15 、 16 厘米的圓圈內。材幫則 繪以龍〈男性〉風〈女性〉或書八個壽字,謂之“八壽團”。材腳則繪上蓮花、云紋。有的人在材蓋下,還要加蓋一薄木板,上繪 “北斗七星 ”, 謂之“七星蓋”。
壽材既成,眾親友前來祝賀,謂之“賀壽材”。老人穿上 壽衣〈又名老衣〉,接受兒孫親友的拜賀,設酒宴招待親友。
關鍵字: 民風民俗 漁中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