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游記
《中國國家地理》是這樣來評價青海湖的:眾多湖泊都以瑰麗秀奇為人所愛,青海湖單單把瑰麗舒展為平淡、把秀奇換成一種壯闊。在這里,草原和大海得以對接。草原的優美、海的浩瀚與湖的沉靜交織在一起,成就了青海湖的博大之美。在從蘭州到青海湖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非常的興奮。窗外,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匯的粗獷景色顯得很是特別,讓我們看得都忘了坐車的疲憊。
更是出現一些大西北才會有的畫面。看,光禿禿的山上有座廟。
車窗外遍野的綿羊。
路過湟源縣城,停車休息,在小廣場發現有一座雕像,下面刻著“古道流芳”四個字,這個就應該是文成公主了,這么多年來,文成公主的故事一直在藏族同胞的心中傳頌。
快到青海湖的時候,天下起了小雨,讓我們不免有點擔心,會影響我們的游玩嗎?這時,看到旁邊長滿青稞的山坡上有一只牦牛在行走,空曠的大山使它顯得很孤獨。就讓我們來學學高原之舟吧,不管怎么惡劣的環境,都不能阻擋自由自在的生活,這就是藏族人的精神境界。
將近四個小時的行程,終于到達目的地——青海湖!雨也停了,我們在入口處對面的飯店簡單地吃了午餐,飯菜不太合口味,也貴了點。特產鰉魚要兩百多一斤,據說一年只長一厘米,肉質鮮嫩,怕上檔受騙沒敢吃。兩個藏族服務員純樸可愛,臉龐兩邊紅通通的,當地人叫做“紅兒團”。想給她們拍照留念,她們卻害羞地躲了起來。吃完飯后,買票進入景區,50元一張,不算太貴,郁悶的是學生沒有半票,有學生證也沒用。走在去往湖邊的路上,遠遠就看見湖邊有一棵樹,唯一的一棵樹,孤零零地豎立在那里。可能是湖邊的環境不適合樹木的生長,畢竟是高寒地帶,咸水湖畔。這棵樹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路邊長有一些油菜花,與藍天、白云、湖水一起構造一幅美麗的畫面。
湖邊有一個藏族部落供游人參觀,大石片堆成的門上掛著一個牦牛頭,還有潔白的哈達。這東西可能是藏族同胞崇拜的圖騰。
看到了兩頭很瘦的黑牦牛,還有那貼在墻上的牛糞餅,很是特別,嘿嘿,干嘛要搞在墻上呢?百思不得其解,也許是為了干得快些吧。
進入藏族民居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舒適的院落,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藏族老大爸熱情地招呼我們,帶我們四處參觀。
藏族老大媽在一旁拉著經筒,對我們的到來非常高興。
從民居出來,我們奔向浩瀚的“大海”,說大海一點也不過份,在這里海天一色,你根本看不到湖的那一頭。湖邊停有游艇,伸進湖里的長堤就像是港口。
最喜歡那長長的卷云,連綿百里,就像一團超大的棉花。
湖邊的岸上停有幾艘船,可能是在檢修和翻新。湖光山色,還有藍藍的天,白白的云,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很多的游人在湖邊戲水,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那一抹黃黃的油菜花,給畫面增彩添色。
湖中離岸不太遠的地方有一座水上建筑,那是中國魚雷發射實驗基地。現在可能已經不用了,變成了可供參觀的展覽館。可惜我沒到那上面去看看。
在湖邊,一對母子趁游人不多時趕緊吃點東西,身旁那只供人騎乘拍照的駱駝非常的通人性,主人都坐下了,我還站著干嘛呀?——一幅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場景,令人難忘。看到眼前這樣的美景,誰又會想到,數年以前他們坐的地方曾經是碧波蕩漾的湖水。“青海湖會變小嗎?”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在關切地提出同樣的一個問題。美麗的青海湖近年來由于環境的惡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住,如果我們現在不抓緊環境的保護和治理,不出200年青海湖就會干涸,眼前海天一色的景觀將不復存在。保護好青海湖吧,別讓她變成第二個羅布泊!
還有一只可愛的白牦牛,它的主人把它打扮的漂漂亮亮,靜靜地站在湖邊,非常的聽話乖巧,十分惹人喜愛。也讓我認識了牦牛的另一面。
從青海湖回西寧,我們路過日月山,在車里遠遠地看見外面的人們都穿著棉大衣,都笑了,我們還都是穿著單衣啊。下了車才懂得,起風啦,氣溫驟降,非常的冷,總算是領教了高原的多變了。匆匆忙忙拍了幾張照片,再也無心留戀眼前的美景,趕緊回到車里。大家以后到高原可一定要多帶幾件厚衣服,夏天也不能例外。
最后,讓我再看一眼青海湖,我心中的圣湖!
關鍵字: 旅游游記 西寧 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