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
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位于延長縣城西石油希望小學操場,延長油礦的前身“延長石油官廠,創建于1905年,是中國陸上開發最早的油田,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陜北有石油,最早見之于東漢著名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middot;地理志》中載道:“高奴(今延安)有水可燃。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在任延路經略龕使期間,對陜北延長一帶的石油作了考察和研究,并在《夢溪筆談》中寫道:“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個科學命名。20世紀初,清朝政府腐敗貧弱,民族工業得不到發展,又少得可憐,石油工業幾乎是一張白紙。據光緒三十一、三十二兩年(1905年~1906年)的海關貿易資料統計,每年要支付1500萬兩以上的巨額白銀,從歐美各國進口“洋油,為國家大漏厄。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德國人來延長調查石油,1903年發生德帝國主義企圖開采未遂事件后,延長石油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光緒三十年(1904年)11月,陜西巡撫曹鴻勛秦請試辦延長石油廠,得旨允準,1905年撥地方官款銀八萬一千兩為開辦資本,派候補知縣洪寅為“總辦,自此,創辦了“延長石油官廠。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聘請日本技師佐藤彌市郎在延長縣西門處勘定延一并,獲得工業油流,是為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用小銅釜提煉原油,每日可得燈油12.5公斤,中國煉油工業由此萌芽。
延長石油官廠的創辦和大陸第一口油井的投產,結束了中 國大陸不產石油的歷史,填補了舊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項空白,在中國石油發展史上起到先驅作用。延安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經過近百年來的發展,延長油礦已經成為全國500強企業之一。2000年,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實現年產原油104萬噸,年加工原油349萬噸,年銷售收入76.76億元,年實現稅利16.46億元。石油鉆采與加工已成為延安經濟的龍頭產業。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可謂功蓋華夏,現已成為人們了解中國石油發展史和觀光游覽的好去處。
關鍵字: 發祥地 延長縣 舊中國 石油廠 藤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