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山三國時期的那些事
黃忠斬夏侯
定軍山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5千米,三國時期古戰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原屬武侯墓鄉,今屬定軍山鎮轄區。 三國時,蜀將黃忠斬夏侯淵、趙顒于此,在歷史上遂負盛名。屬大巴山脈,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號稱“十二連峰”,再東為當口寺孤峰,自西向東綿延十多公里,如游龍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
定軍山
主峰定軍山為最高處,海拔833米,山頂原有“古定軍山”石碑,文革被毀,今新立。山南有一個天然鍋底形的大洼,周長1.5千米,即三國時稱為“可屯萬兵”的“仰天洼”。北麓有一片廣漠沃野,就是當年諸葛亮大布“八陣圖”、設“督軍壇”的武侯坪,黃忠大戰夏侯淵的戰場,時常發現“扎馬釘”和箭鏃,傳為蜀軍用兵之物;山旁有“斬將橋”,“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頁細花紋漢磚砌成,皆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約3.3米,寬約2米,中開一縫,寬窄不一,名曰“擋箭牌”,傳為諸葛亮遮擋敵箭的遺物。
定軍山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到蜀國,無論官吏,百姓無不為之慟哭,街頭田野祭祀悼念者隨處可見,故而亂了當時的“禮秩”。為此,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寵等文臣武將聯名向后主劉禪上書,引經據典,陳說利害,強烈要求朝廷為諸葛亮修廟,“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靈,下安百姓,以此維護禮秩,鞏固政權。
定軍山
劉禪迫于無奈,于景耀六年(西元263年)下詔“因近其墓”為亮“立廟于沔陽”,同時規定:立廟之后“凡親屬、臣吏、百姓等賜祭、供奉”諸葛亮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從此以后,掃墓、祭祀、憑吊武侯的節禮“始從之”。
定軍山
這就是武侯墓一年一度清明廟會的由來,千百年來一直傳承延續,從未間斷。這盛大的歷史性廟會凝聚著人民群眾對一代賢相的追思和敬仰之情,也是對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繼承和發揚。據說當年武侯駐軍于此,姜伯約隨侍最久,“武侯曾以斯穴親點于伯約”。
定軍山
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并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蕩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蕩山的張郃后,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關鍵字: 三國時期 定軍山 武侯墓 漢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