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咸湯面祥瑞乃老店
咸湯面
其特點是:吃起來辛辣出汗,筋韌爽口。咸湯面分為油面和堿面兩種,油面是熱面出鍋后拌上油晾涼后吃,堿面是熱面。 咸湯面要從前一天晚上做起。用適量堿水將面粉反復揉和好,扯成或寬或窄的面條,煮熟撈出,涼透,拌上熟菜油,儲存在盤里。第二天清晨,將下過面的湯燒開,放入食鹽、小茴香、大茴香、花椒、胡椒、丁香和桂元等十幾種原料配成的調合粉,加上豆腐片和捏碎的豆腐塊。
咸湯面
將一碗白里透黃的面條,用調好的滾煎煎的湯透幾遍,將面透熱,澆上原湯,再加上生姜末、生蔥(韭)花及油潑辣子,咸湯面就算做好了。講究一點的用豆腐、羊血塊做配料。耀州城里有很多家賣,但好吃的幾家生意非常興隆,經常看到有人端著碗夾著包蹲在店門口吃,成為耀州一道風景。
咸湯面
和名滿三秦的岐山哨子面比起來,咸湯面則知名度小得多,只在當地受歡迎,并沒有打出銅川,走向三秦。我想,這中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咸湯面顧名思義就是咸,比起岐山面的酸來,咸便更難讓外人接受,太咸對身體不好;二是岐山面要加肉哨子,身價自然就高,附加值也高,雅俗共賞,而咸湯面則是純粹的素面,附加值很低,難以大面積推廣,是一種典型的平民食品;三是岐山面的面條是搟的,宜于規模加工,而咸湯面面條是扯的,現吃現扯,吃的人太多了自然就忙不過來。
咸湯面
咸湯面貴在湯,名家將調料,如,丁香\八角,桂皮,桂圓、生姜、香葉、小香、當歸 等十多種調料經煮湯后與面湯混合,在老碗里放入一把黃面條,澆進熱湯,再倒出,反復多次后再澆進湯,放些蔥花、韭菜段、油潑辣椒,好吃的難以言表,這些調料都是中草藥,八角舒肝理氣,小香溫腎壯陽,生姜暖胃止嘔,當歸補血、活血化瘀。面湯具有舒肝理氣,溫腎壯陽,健脾和胃,補血化瘀的功效。
咸湯面
老舍先生當年途經此地,吃了咸湯面,盛贊“小小耀縣,竟有北京飯店”。如今,外地人盛傳“不吃三碗面,不算行耀縣”。
咸湯面
當年賈平凹在耀縣城北的桃曲坡水庫寫小說,吃了一次,從此上癮。在桃曲坡水庫呆了四十天,總共下庫去吃過六次,水庫到縣城七八里路,都是步行去的,吃上兩碗。一次,返回走到半坡,肚子又餓了,再去縣城吃,一天里吃了兩次。回到西安后也對耀 州 咸 湯 面念念不忘。
關鍵字: 咸湯面 爽口 耀州 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