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香黔味火鍋
牛牛香牛肉火鍋,原為苗疆土司菜,后經多次改良成為了貴陽名商巨賈鄧府的私房菜(也稱私家菜)。
辛亥苦命前夕,苗胞地區的進步知識分子加入同盟會,參加了反對清王朝統治的斗爭,其中不乏改土歸流之后的部分土司子弟,鄧氏先人因暗中支持同盟會經費,常來常往中,與其結為至交,學得土司菜牛肉火鍋烹飪真傳。
據記載:“苗人喜食酸味,當非生性好酸辣,或因苗疆處於腹地,距海太遠,附近又無鹽井,得鹽頗不易。在無鹽時代,只有多食酸辣以促進食欲,累世相傳,至今雖已有鹽,但仍保存好食酸辣的特性。”所以當年覺得的土司菜即以酸湯為主,鄧氏先祖太太自幼驕生慣養,好食成性。為聞名四方之食客,家中私廚更是打點的井井有條、毫不馬虎,但老太太腸胃欠安,胃酸過盛,而怨酸性,又抵御不過土司菜的誘惑,為此多次與府上私廚討論改良,將酸湯變為清湯,其湯色晶瑩透亮,燦若金黃,是以加入秘制輔料老火溫煲提煉而成;牛肉滑膩,刀功講究、不加欠粉、松肉粉,以清油加秘制輔料逼腥臊、血味腌制,口感頗佳,最大限度保存營養成分及人體所需,終成鄧氏主打私家菜之一。
又加之鄧氏祖太太嗜子如命,在哄幼孩進食時,常以吃“牛牛香”誘之,為此鄧府上下將這道火鍋稱為“牛牛香”而得名。至20世紀20~30年代,幼子成年,繼承家業,在現中華路一代,開設“鄧長春”帽號,生意興隆,如日中天,常有八方進貨商川流不息,鄧府均以“牛牛香”火鍋設宴招待,后成為了賓客點名必食之宴肴。
改革開放之后,鄧家后人再次對家傳秘制私房菜配方進行整改,以“牛牛香”、“富貴牛牛香”為注冊商標,在全國開設加盟連鎖店,結合於家傳菜及民族菜等特色,將湯分為紅白酸湯鴛鴦鍋底,成為了一代黔派名菜火鍋,以奉獻食客。
關鍵字: 牛肉火鍋 美食餐飲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