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貢遺址
涌動于高原的兒女心
4000年前的曲貢村民,已經具有了以農耕方式為主,畜牧為輔的經濟生活傳統,那時候起,他們已經為開發高原做起了貢獻。
據《衛藏通志》說,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的農耕文化是公元2-3世紀時才出現的,主要栽培作物為青稞等。整個西藏地區適宜農耕的土壤面積較小,而且受地形、水源、氣候的影響很明顯,開發難度很大。而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調查和發掘證實,高原河谷地帶的農業起源并不晚,雪域農耕文化的出現,不會晚于距今4000年前,曲貢居民那時已經掌握了祖傳下來的生產技術,繼續著高原的開發歷程。
面對自然,曲貢居民們選擇了征服和開發。
“曲貢何日顯山露水?
近日,區內一位學者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曲貢遺址的開發保護能否并舉談了自己的看法:“曲貢遺址至今還在地表之下,而地表之上還有居民住宅、耕地等。曲貢遺址位于市區邊緣,今后隨著拉薩市區范圍的不斷擴大,勢必會給曲貢的開發挖掘帶來難度,開發應在保護的前提下一定量地再現原貌,以往對文物那種被動、原始的保護方式對曲貢遺址來說不現實。
“曲貢遺址的開發要慎重,否則就是破壞。如何開發,還要等國家文物局的批復。這位學者說。
關鍵字: 曲貢村 西藏地區 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