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
我們此行去拜訪了位于上鹽井村的天主教教堂,這個教堂的全名為“圣母敬教之佑堂。教堂的整體充分體現了天主教傳入后隨俗施教的風格,教堂的建筑從其形式到內容類似于藏傳佛教的佛殿或經堂。里面的裝式也有不少藏文化的痕跡,如神像的藏族唐卡畫形式、神像邊的哈達圍飾等;圣經也是用藏文寫的。
教堂的神父魯仁第33歲,至2002年1月,已當了6年的神父,曾在北京天主教神學院學習,在西安晉升為神父。據他介紹,在上鹽井村,有69%的人信天主教,大多是藏族,有五六個納西族。現在總共有500多個信徒,其中女信徒比男信徒多。信徒中60%是30歲以下的。藏族信徒多是文盲,要一家一家地去傳教,向信徒耐心地講解教義,非常不容易,但魯神父說他很樂于去一家家做傳教布道的工作。據他介紹,現在教民每天做兩次彌撒,即早晚各一次。到禮拜天,所有教民都集中在教堂,分早中晚做三次彌撒。神父用藏文講解圣經。現在魯仁第神父是西藏自治區的政協委員。
在如今的鹽井,現在不少家庭內,既有信仰天主教的成員,又有信仰藏傳佛教的成員,家庭成員相互尊重各人的信仰。也有一些出嫁或入贅后改宗轉奉對方所信仰的宗教的情況。
據當地的村民說,這里的教民過圣誕節時,教堂會邀請云南德欽縣茨中教堂的教友、以及當地藏傳佛教剛達寺的寺主、僧人以及村里的信佛群眾前來聚會。教民們在教堂里做完彌撒后,所有的教民和被邀請者一起載歌載舞,跳當地人喜歡的弦子舞,常常通宵達旦。而鹽井的藏傳佛教剛達寺在每年過quot;跳神節quot;時,也會邀請神父及其教民去觀賞寺廟僧人所跳的藏傳佛教的quot;跳神舞quot;。
神父讓我們喝教堂里自釀的紅葡萄酒,其制作工藝是19世紀時來的法國傳教士傳下來的,產量不高,每年產量約300多斤。
關鍵字: 瀾滄江 芒康縣 茶馬古道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