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娘熱民俗風情園
娘熱鄉位于拉薩北郊,自新石器時代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娘熱溝內空氣清新,環境幽雅,藏式村戶錯落有致,民風淳樸,地方建筑風格保存完好,至今仍保持著比較傳統的藏民族生活習俗,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除有著名寺色拉寺外,還是松贊干布時期吞米·桑布扎創制藏文之地,周邊的山和山洞的名字也同八大藏戲有關,而且也是早期采摘藏藥原料的好地方……
民俗風情園距離市中心6公里,是拉薩市具有較高文化內涵的純民俗景點。早在4500年前就有藏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在這里建造了9層高的沽喀瑪如堡;桑普扎在此創造了藏文字;藏傳佛教第一篇石刻嘛呢經(六字真言)就矗立在園內。
“娘熱”系藏語譯音,意為“奴隸”,位于區境西北部。以農為主,牧業為輔,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牧養牦牛、綿羊、山羊。境內有普榮崗天葬臺。
在這依著起伏地勢建造的5萬平方米的園子里,林木茂密,溪水潺潺,綠草茵茵,鳥聲啁啾;古建筑遺跡、文物展廳、牦牛帳篷、石木閣樓隱匿其間,游客置身其間,恍若仙境一般。
除了獨特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娘熱民俗風情園內還建有民俗手工藝展銷園、民俗風情園、林卡娛樂園、藏式客房、民俗藏餐廳。來到偌大的風情園內,就如走進了一座美麗的花園,無不令游客陶醉。
通過不斷的創新,如今的娘熱鄉民俗風情園已成為西藏旅游業發展的佼佼者,并被評為西藏惟一的“全國農村旅游示范點”。
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東嘎鎮桑木村坐落在美麗的堆龍河畔。這里生活著68戶、300余口勤勞、善良、純樸的藏族鄉親。桑木村土地肥沃、風景秀麗、人杰地靈,三世達賴喇嘛出生在這里;西藏民主改革前, 桑木村被哲蚌寺、色拉寺所占據;桑木村民間藝人輩出,是西藏著名的民間歌舞之鄉。
走進桑木村到鄉親家中,喝杯青稞酒,來碗酥油茶,嘮嘮家常,看看西藏的鄉村什么樣、鄉親們的日子過得好不好,還可以到河畔的林卡中,欣賞村民們表演的純鄉土味的民間歌舞,和鄉親們一起拉起手來跳鍋莊,架起火來烤全羊……
藏族群眾有外出郊游的習慣,每逢節假日,都會聯絡親朋好友,舉家外出郊游。位于318國道旁的曲水縣南木鄉江村,是自治區的“小康示范村”。這里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村內林木茂盛,自然條件優越,特別適合魚類生長。是游客郊游、休閑娛樂的絕佳去處。
交通:風情園交通可乘坐101、104路公交車到達景區。
美食
灌腸。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凈,以優質面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制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后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淀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燉羊頭,在古代,羊肉已被列為補虛增肌的佳品。元朝名醫李東桓認為:“羊肉能補肌肉,參補氣,羊肉補形”。據營養學家分析,羊肉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它的熱力比牛肉高。吃羊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陽氣不足者大有好處。此品取羊頭、羊蹄用紅棗等藥材同燉,是冬季食療補品,又是席上佳肴。
購物
西藏面具。藏語稱面具為“巴”,是從宗教藝術派生出來的一種工藝品,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即宗教面具、藏戲面具和民間歌舞說唱面具。
在西藏,每逢重大的宗教節日,各個寺廟都要舉行跳神儀式(羌姆),所用面具有鬼怪、護法神、仙人、動物圖騰等。各種神的具像,如護法神、吉祥天女、馬頭明王,還有一種叫“贊”的鬼面具,則通常用來懸掛在寺廟的梁柱上。
關鍵字: 拉薩 旅游攻略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