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起遙遠的云和樹——藏地余香
有一天打開衣櫥,聞到一股異香,是華姐送的一盒熏香……給她發短信,告訴她:“華姐給的那盒香——真香哪,我的衣服都香了!”她回說:“我的也是。”那一天,真的感到“余香裊裊”。
我的西藏之行比起在藏地深入行走的人們,真是沒什么可說的,然而果真不給它一個字,也是有點不甘心。原以為還了一個心愿,哪知道反而像是播下了一顆種子,等著發芽開花結果——期待有更深入,精彩的下次。
對西藏的了解其實并不深也不多,它對于我的吸引是因為在曾經暗無天日的日子里,是我所能想到的最遙遠又可行的逃亡之地,是這一個泱泱大國中獨具風情的地域之一……最淳樸最本真的藏民們,不會拒絕一個遠方的無助的人?
后來的生活,也算是踏上了庸常的軌道,日復一日的倦怠幾乎要折斷了夢想。
終于有一天,再無法忍受心底迫切的愿望,希望從西藏——這世界的屋脊世界的最高處開始,輻射向世界更多的地方,開始我往后的行程——因為我會把心留在那里,不管以后去向哪里,都從那里出發;因為我會——
“在雅魯藏布江邊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巔把我的魂喚醒……”
機場取票時遇見一女子,也單身去拉薩,后來跟她聊起來,她就是“華姐”,臺灣人,在這里呆五年了。
到達貢嘎機場,遇到另外兩姐妹——澳洲學城市規劃的靜和在倫敦學室內裝飾的風,心想我們應該都在同一個團吧?果真是。一起找到導游,坐上車,向著拉薩飛弛而去。風這一天有感冒的跡象,扁桃體發炎。
車在布達拉宮廣場前掠過,驚鴻一瞥。
晚上吃了幾粒高原安,希望可以好好睡一覺,希望高原反應別來找我。可是原來睡眠就不佳的我因為缺氧更是難以入眠。華姐也是,半夜起來泡杏仁粉兩個人吃。她說是從臺灣帶過來的,對睡眠有幫助,而且味道比這里賣的好。
我說,這里不是有很多臺灣的企業嗎?很多東西不都是你們臺灣人在做嗎?她說,到了這里就糊弄了!唉,真沒辦法,也許確實這樣吧,任何事物都要有它生長的環境的。
第二天去布達拉宮。得知風打點滴到很晚,仍是頭疼,只好一人窩在旅店,悶悶地度過。
布達拉宮,那幽暗的宮殿,華麗的裝飾,成堆成撂的經文,閃爍的酥油燈火,陳年的氣息……在在而來,把我淹沒。
很表層的瀏覽,很粗淺的觀看,匆匆一瞥。“歷史”與“宮殿”,堆積于無形,成就于微小,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誰給予的力量?令后人只能景仰和感慨。
回來后,央視“東方時空”做過幾期關于西藏的節目,候著時間看過。其中有“一個人和一座宮殿”。看到每一個畫面,那長廊,那藏區獨有的紅與藍的裝飾,每每勾起我無邊無盡的回憶和思念。
從宮殿的窗口可以望見外面的世界,有一個游樂園,藏民們拖家帶口在那里玩耍,孩子們歡笑……他們——你看他的眼神,也會覺得寂寞嗎?當寂寞是每一天的習慣;他們,也會羨慕俗世的歡樂嗎?既然從來不曾享受人世歡樂。
很難想象一生都在沉睡,即使是沉睡在一座宮殿!
倒是看到那個老人,藏醫院的院長,本來應該是喇嘛,有很好的前途,卻愛上尼姑,一起跑了,做俗人。聽那么一個老人娓娓道來,說姑娘——漂亮!特別有趣可愛,使人不由得想笑——真性情!
這一天的驕陽堪稱驕陽,因為是雨季,行程中并沒有見識到幾回藏地熱烈的陽光,反而常有小雨與云藹。
就那么毫無遮攔地在大昭寺前的廣場上讓高原的陽光將我熱烈地曬一回,與美麗的大昭寺,熱鬧的八角街,轉經的人們,虔誠地以身體丈量土地的人們……一起,曬一回。
晚上在一個大帳蓬吃藏餐和烤全羊。平時在一些旅游或美食節目中見人家吃烤全羊,很是垂涎。可是羊烤得太老,嚼起來好費勁,肚子里再去消磨吧。其實就愛這自然原始粗獷的吃法。
之前華姐請客,吃了一大杯冰淇淋咖啡,胃脹得滿滿的,也不能多吃了,然而又貪心,每樣都要拿一點,每一種口味都想嘗試。后來吃不完有剩下,心里大叫:“浪費啊浪費!”放到平時垂涎著流口水的時候,多好的美味啊!
第三天去日喀則。風因為布達拉宮也沒去成,只是在房間呆著打點滴,無聊極了,這天早上,干脆想逃回去。聽說她想回去,華姐也想退縮,她的脖子開始腫脹,呼吸困難。勸她們盡量堅持,結果兩人決定在拉薩留下等我們。有人作伴,風也不至于那么無聊了。其實在拉薩呆著也有呆著的好處,可以仔細感受一下它。
去日喀則的路有點長,路上極少碰到人。幾個女孩,城市中嬌生慣養的,開始時對著那簡易的廁所一驚一咋,此刻,想要方便就在樹叢中、土堆后找地方解決,倒也習慣了。
帶一些水果面包,路上停車吃飯。在這高原的野外,特別藍的天,特別白的云,遠處是和緩的山巒曲線,清風陣陣拂面,哦,還有昨晚的烤羊排,此時吃起來也別有風味。
經過天葬臺,見禿鷹在空中盤旋,幾個葬民從上面下來,應該是剛實施了一場葬禮。
車停下,大家在路邊靜靜觀望,凝神屏氣。
也是一種十分詩意的方式吧,回歸天空與自然?
死亡,反正已死亡,那個肉身,那個曾帶給人美妙感受,也帶給人痛苦無奈的肉身,其實,怎么樣都已不再重要。
可是,為什么總想著要投入大海的懷抱,在海里變作一條魚?
“塵歸塵,土歸土”的葬法,最使我害怕,小時候見到墳墓就會擔憂:“如果有一天他們將我這樣子拋在荒郊野外,怎么辦呢?” 怕寂寞,陰暗和孤獨,
如今普遍實行的火葬,把親人的身體推進去,生生化作煙……剩下一拍灰,總歸是殘忍!不過有一個把骨灰制造成鉆石的主意不錯,如果可以,就永遠留著,留給子孫后代——以一種光彩奪目、晶瑩耀眼的方式!
如果說布達拉宮雄偉壯麗,扎什倫布寺則更寧靜幽深,因為這里曾經生活著人數最多的喇嘛,也多一點人間煙火味。不管怎樣總是凡體,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生病,要死亡……也會有開心與落寞?
然后一天從日喀則回拉薩,途經卡若拉冰川,白居寺。
進白居寺時,門口一個穿著藏族服裝的女人對著我們笑,問候“扎西德勒”,塞給我和靜每人兩顆糖。呵,我也沒帶什么,包里只一小瓶話梅,給了她的小孩。
同行有人以為她們都是為了要錢,給她零幣,她也收了,于是有人說:“放長線釣大魚啊!”呵呵,我是不愿意這么想的,我是相信她的一份誠心的,要給也是你們要給,她又沒向你要!
出來時想到包里還有兩顆糖,門口有個孩子,就給了他。不過這一給,另外幾個孩子見了就不放過我,追著我要,拿滿是泥土的手拉我的衣服……餐巾紙掉了,其中一個撿起來還給我。后來,一個稍大的女孩喝住了他們,讓我回到了車上。
有一天打開衣櫥,聞到一股異香,是華姐送的一盒熏香……給她發短信,告訴她:“華姐給的那盒香——真香哪,我的衣服都香了!”她回說:“我的也是。”那一天,真的感到“余香裊裊”。
我的西藏之行比起在藏地深入行走的人們,真是沒什么可說的,然而果真不給它一個字,也是有點不甘心。原以為還了一個心愿,哪知道反而像是播下了一顆種子,等著發芽開花結果——期待有更深入,精彩的下次。
對西藏的了解其實并不深也不多,它對于我的吸引是因為在曾經暗無天日的日子里,是我所能想到的最遙遠又可行的逃亡之地,是這一個泱泱大國中獨具風情的地域之一……最淳樸最本真的藏民們,不會拒絕一個遠方的無助的人?
后來的生活,也算是踏上了庸常的軌道,日復一日的倦怠幾乎要折斷了夢想。
終于有一天,再無法忍受心底迫切的愿望,希望從西藏——這世界的屋脊世界的最高處開始,輻射向世界更多的地方,開始我往后的行程——因為我會把心留在那里,不管以后去向哪里,都從那里出發;因為我會——
“在雅魯藏布江邊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巔把我的魂喚醒……”
機場取票時遇見一女子,也單身去拉薩,后來跟她聊起來,她就是“華姐”,臺灣人,在這里呆五年了。
到達貢嘎機場,遇到另外兩姐妹——澳洲學城市規劃的靜和在倫敦學室內裝飾的風,心想我們應該都在同一個團吧?果真是。一起找到導游,坐上車,向著拉薩飛弛而去。風這一天有感冒的跡象,扁桃體發炎。
車在布達拉宮廣場前掠過,驚鴻一瞥。
晚上吃了幾粒高原安,希望可以好好睡一覺,希望高原反應別來找我。可是原來睡眠就不佳的我因為缺氧更是難以入眠。華姐也是,半夜起來泡杏仁粉兩個人吃。她說是從臺灣帶過來的,對睡眠有幫助,而且味道比這里賣的好。
我說,這里不是有很多臺灣的企業嗎?很多東西不都是你們臺灣人在做嗎?她說,到了這里就糊弄了!唉,真沒辦法,也許確實這樣吧,任何事物都要有它生長的環境的。
第二天去布達拉宮。得知風打點滴到很晚,仍是頭疼,只好一人窩在旅店,悶悶地度過。
布達拉宮,那幽暗的宮殿,華麗的裝飾,成堆成撂的經文,閃爍的酥油燈火,陳年的氣息……在在而來,把我淹沒。
很表層的瀏覽,很粗淺的觀看,匆匆一瞥。“歷史”與“宮殿”,堆積于無形,成就于微小,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誰給予的力量?令后人只能景仰和感慨。
回來后,央視“東方時空”做過幾期關于西藏的節目,候著時間看過。其中有“一個人和一座宮殿”。看到每一個畫面,那長廊,那藏區獨有的紅與藍的裝飾,每每勾起我無邊無盡的回憶和思念。
從宮殿的窗口可以望見外面的世界,有一個游樂園,藏民們拖家帶口在那里玩耍,孩子們歡笑……他們——你看他的眼神,也會覺得寂寞嗎?當寂寞是每一天的習慣;他們,也會羨慕俗世的歡樂嗎?既然從來不曾享受人世歡樂。
很難想象一生都在沉睡,即使是沉睡在一座宮殿!
倒是看到那個老人,藏醫院的院長,本來應該是喇嘛,有很好的前途,卻愛上尼姑,一起跑了,做俗人。聽那么一個老人娓娓道來,說姑娘——漂亮!特別有趣可愛,使人不由得想笑——真性情!
這一天的驕陽堪稱驕陽,因為是雨季,行程中并沒有見識到幾回藏地熱烈的陽光,反而常有小雨與云藹。
就那么毫無遮攔地在大昭寺前的廣場上讓高原的陽光將我熱烈地曬一回,與美麗的大昭寺,熱鬧的八角街,轉經的人們,虔誠地以身體丈量土地的人們……一起,曬一回。
晚上在一個大帳蓬吃藏餐和烤全羊。平時在一些旅游或美食節目中見人家吃烤全羊,很是垂涎。可是羊烤得太老,嚼起來好費勁,肚子里再去消磨吧。其實就愛這自然原始粗獷的吃法。
之前華姐請客,吃了一大杯冰淇淋咖啡,胃脹得滿滿的,也不能多吃了,然而又貪心,每樣都要拿一點,每一種口味都想嘗試。后來吃不完有剩下,心里大叫:“浪費啊浪費!”放到平時垂涎著流口水的時候,多好的美味啊!
第三天去日喀則。風因為布達拉宮也沒去成,只是在房間呆著打點滴,無聊極了,這天早上,干脆想逃回去。聽說她想回去,華姐也想退縮,她的脖子開始腫脹,呼吸困難。勸她們盡量堅持,結果兩人決定在拉薩留下等我們。有人作伴,風也不至于那么無聊了。其實在拉薩呆著也有呆著的好處,可以仔細感受一下它。
去日喀則的路有點長,路上極少碰到人。幾個女孩,城市中嬌生慣養的,開始時對著那簡易的廁所一驚一咋,此刻,想要方便就在樹叢中、土堆后找地方解決,倒也習慣了。
帶一些水果面包,路上停車吃飯。在這高原的野外,特別藍的天,特別白的云,遠處是和緩的山巒曲線,清風陣陣拂面,哦,還有昨晚的烤羊排,此時吃起來也別有風味。
經過天葬臺,見禿鷹在空中盤旋,幾個葬民從上面下來,應該是剛實施了一場葬禮。
車停下,大家在路邊靜靜觀望,凝神屏氣。
也是一種十分詩意的方式吧,回歸天空與自然?
死亡,反正已死亡,那個肉身,那個曾帶給人美妙感受,也帶給人痛苦無奈的肉身,其實,怎么樣都已不再重要。
可是,為什么總想著要投入大海的懷抱,在海里變作一條魚?
“塵歸塵,土歸土”的葬法,最使我害怕,小時候見到墳墓就會擔憂:“如果有一天他們將我這樣子拋在荒郊野外,怎么辦呢?” 怕寂寞,陰暗和孤獨,
如今普遍實行的火葬,把親人的身體推進去,生生化作煙……剩下一拍灰,總歸是殘忍!不過有一個把骨灰制造成鉆石的主意不錯,如果可以,就永遠留著,留給子孫后代——以一種光彩奪目、晶瑩耀眼的方式!
如果說布達拉宮雄偉壯麗,扎什倫布寺則更寧靜幽深,因為這里曾經生活著人數最多的喇嘛,也多一點人間煙火味。不管怎樣總是凡體,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生病,要死亡……也會有開心與落寞?
然后一天從日喀則回拉薩,途經卡若拉冰川,白居寺。
進白居寺時,門口一個穿著藏族服裝的女人對著我們笑,問候“扎西德勒”,塞給我和靜每人兩顆糖。呵,我也沒帶什么,包里只一小瓶話梅,給了她的小孩。
同行有人以為她們都是為了要錢,給她零幣,她也收了,于是有人說:“放長線釣大魚啊!”呵呵,我是不愿意這么想的,我是相信她的一份誠心的,要給也是你們要給,她又沒向你要!
出來時想到包里還有兩顆糖,門口有個孩子,就給了他。不過這一給,另外幾個孩子見了就不放過我,追著我要,拿滿是泥土的手拉我的衣服……餐巾紙掉了,其中一個撿起來還給我。后來,一個稍大的女孩喝住了他們,讓我回到了車上。
其實是自己不好,不該給——“誘惑的糖果”!多少人能經得起誘惑?你考驗他們的抵御力嗎?
在成人的世界中,我們生存的世界中,也不過是尺度不同而已。
他要,他伸出手來,他是想要,從某方面說,他還真實!雖然這行為看起來不是很好……然而,他還不懂得,……懂得了,他就會掩飾,……掩飾了,他就文明,……文明了,他就虛偽……會跌進辯不明的怪圈,不辯了。
高原的湖,最期待的地方。納木錯,羊卓雍錯,一直存在于想象中:雪山,草地,藍天,白云,靜靜的湖水,靜靜的羊群……
前一晚在日喀則洗頭洗澡,加重了高原反應,頭痛了一夜沒睡。這天沒有太陽,很大的風,很冷。衣服帶得不多,以為這個季節不會那么冷,呼吸又有些困難……于是,當羊卓雍錯寧靜的湖水展開在眼前,我沒有更多的親近它,只是想象與這片寂靜的天空和大地融為一體……
回程時懨懨的,在車上迷迷糊糊打瞌睡。
回到拉薩。跟團總有購物安排,這里也不例外。藏香是本就有意要買,拿了一盒“心香號”,另一盒說是有利于失眠。
回來后,常在睡前點上,裊裊煙霧中,果然睡得好些。以前看武俠小說,有一種“迷魂香”,能使人昏睡,并且都是從西域帶來,用它來治失眠不是很好嗎?會不會這藏香就是它的現實版本?
可是有一天早上起來一看,昨晚的那一支根本沒怎么點就熄滅了!而我是很滿意很放心地入睡的。原來,只是需要一些心靈安慰劑?聽說做藥物實驗也是如此,一組給藥,另一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的安慰劑,有時竟然會取得同樣的效果。
可是那晚的那支香,為什么不肯燃燒?是受潮了?或者,就是不愿變成灰?“不,我要再點,燒掉它,無情地燒掉它!”
這是后話。
前一晚沒有睡好,所以當風和靜和華姐她們準備去吸氧時把我也叫了去,說吸了氧會睡得好一些,但愿吧。
最后一天,去羊八井泡溫泉。旅行社設計的路線,fb與掏你的錢總要多一點。
因為沒帶泳衣——其實可以買,靜想要租個包間——其實更因為害羞,你都想不到這樣一個十分健康美麗的青春女孩兒,會有如此害羞,但是十分可愛!就跟她一起兩人租了個房間泡著。
十分悶熱,水溫很高,有些受不了,臉上冒出汗來,像在洗桑拿。想想“溫泉水滑洗凝脂”嘛,堅持,堅持……臉紅紅的——賜我一抹高原紅?出來,好清新的空氣呵,高原陽光,也燦爛地笑,心里唱起歌來。
晚飯后又來到八角街。選擇在這里開酒吧、飯館、飾品店的人,半年旺季做生意,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客,淡季半年結伴云游四方,散漫隨性,如同閑云野鶴……
在八角街聯系到了華姐,她正跟風一起,與昨天認識的朋友去了布達拉宮。華姐遇到了臺灣老鄉,她認為很棒的老鄉,同樣的佛教信徒,為她此行畫上了圓滿句點。所以,任何時候都別先忙著嗟嘆錯過了風景,焉知沒有別的風景等著你。
回到酒店已很晚了,華姐因為惦記著要買一個藏民喝酥油茶時用的蓋子——不清楚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蓋子,在酒店的賣場轉啊轉,希望有奇跡出現,讓她找到。
店堂里鋪了地毯,店員夸這地毯怎么好怎么好,說走一遍能多活一百年,走兩遍多活兩百年……她們還在算什么走十遍二十遍,我忍不住說:“天天走,不會死啦!”大家笑了起來。
笑聲間卻是一呆:多么奇怪!這個場景怎么那么熟悉?!似乎就是這么些人,就是這樣的地方,曾經出現過,一定出現過,而且不只一次……是在夢里呢?還是我的靈魂曾經穿越時空獨自旅行?
有這樣一種說法嗎?“對于每一個曾經進入布達拉宮的人,它將慢慢在他的生命中顯示出它的力量——因為歷經千年的布達拉宮,是一個神靈!”
神靈又會怎樣顯示它的神力?
如果說,你的前一腳決定了你的后一步,那么,從今后,思維,決定,每一步,當然也就因此而有所不同。西藏之行,布達拉宮,于是,帶著宿命的色彩,漸顯示神奇的力量,滲透進——生命,歲月!
關鍵字: 臺灣人 大昭寺 布達拉宮 日喀則 白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