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旅游概況
景洪市歷史上一直是西雙版納首府。總面積6958平方公里,全市轄5鎮8鄉,人口近36萬。
優越的交通地理條件,使景洪成為大西南通向東南亞的主要通道。景洪港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水運通航湄公河沿岸的清盛、會曬、萬象等地,進出境十分便捷;312國道昆洛公路貫穿全境;全市鄉鎮均通公路,柏油路面近85%;臥鋪班車直達昆明;通往國境的公路已修通并與境外連接;居于市郊5公里的的西雙版納機場,已開通了至昆明、成都、廣州等航班,即將開通國際航班,成為國家級口岸機場。
景洪還是聞名邇的熱帶風光旅游勝地。
椰子樹、油棕樹、檳榔樹、芒果樹、棕櫚樹、緬桂花,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旁,鮮艷的三角梅和炮仗花,吸引著不少中外游客攝影留念。特別是濃郁的民族風情,古老的南傳上座部佛都(亦稱小第六佛教),文化勝跡,奇特的熱帶風光,茫茫原始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等得天獨厚的旅游優勢,使景洪盛典為我國不可多得的全年性的旅游城市。
景洪,歷史上曾稱景詠、景隴、車里(徹里)。1982年,景洪批準為國家級對外開放的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景洪市素稱“黎明之城”,是云南省走向東南亞通道上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1999年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
景洪市為多民族聚居地,生活著傣族、哈尼、基諾、布朗、瑤等1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66.17%。景洪在西漢時為哀牢地,東漢時為南涪縣,(唐)南詔時為茫乃道。公元1180年,傣族首領帕雅真統一勐泐,建立景隴王國。元貞二年(1296)設車里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設車里宣慰使司,隆慶四年(1570),宣慰使將轄區劃分為十二版納。民國16年(1927)改設車里縣。1950年,景洪市全境解放。1953年1月23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后改州)。1958年設景洪縣。1993年12月撤縣設市。
景洪市物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錳、煤、錫,還有外露熱泉15處。景洪市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市。計有耕地面積533798畝,1993年產糧11723.5噸,總產、畝產、株產均居全國之首。有茶國71714畝,產干茶4251擔。另有砂仁、水果、香料等產品。改革開放以來,景洪市的經濟、文化、教育、郵電、科技等項事業都獲得了長足發展進步。景洪市正以其嶄新面貌迎接八方來客,邁向21世紀。
景洪地理位置
景洪市地處東徑100。25’至101。31’,北緯21。27’至22。36’。北接思茅市,東北接江城縣,東接勐臘縣,西接勐海縣,南與緬甸相接壤,國境線長112.39公里。境內有國家級口岸景洪港和西雙版納機場,還有“240”邊貿區。景洪市轄13個鄉鎮,86個村公所,轄區內有5個縣級國營農場、4個中央和省屬科研單位。全市面積6958平方公里,東西橫距98公里,南北縱長112公里。全境山地占總面積的95%,在山間有10個盆地(壩子),其中勐龍壩79平方公里,景洪壩77平方公里,橄欖壩65平方公里。壩區為糧良與熱帶作物橡膠的主產區。轄區境內有河流71條。被譽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湄公河縱貫全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干濕兩季,干季為11月至次年4月,濕季為每年的5月至10月。年平均降雨量為1200—1700毫米。境內森林覆蓋率66.16%,有155萬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全國少有的動植物資源寶庫。有高等植物3000種、珍貴樹種340多種、脊椎動物600多種、鳥類400種、獸類60種,有全國最大的靈長類中心和蝴蝶養殖場。
投訴電話
景洪市旅游局投訴電話:0691-2122077
西雙版納旅游投訴電話:0691-96927
云南省旅游投訴電話:0871-4608315
景洪市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境內有 173.55 萬畝自然保護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歷代土司以此為中心, 統治西雙版納 700 余年。濃郁的民族風情,神奇的傳說,古老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典型的熱帶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 1999 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從境內穿過,通向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柬埔寨使景洪成為大西南走向亞太的通道。景洪市還是我國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橡膠、砂仁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云南首位。
關鍵字: 云南省 景洪市 湄公河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