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歌在西江舞在苗寨
在西江苗寨,不能不看的是每天兩場的歌舞。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場歌舞在廣場舉行。
下午四點,我們就去了苗寨的寨門。
這時,寨子的男女老少身著艷麗的苗族服飾,已經等候在寨子大門了。
四點十分左右,老阿爹就開始往酒碗里倒酒了。
姑娘們也開始往牛角里倒酒了。
色彩艷麗的腰帶也準備好了。
吹笙的阿哥們立于道路兩旁。
當游客步入寨門時,
阿哥的蘆笙悠揚地響起來了。
苗家姑娘的歌聲飄了起來。
一杯杯的酒迎來了遠方的游客。
一時間,寨子門前的歡迎儀式熱鬧非凡。
苗寨人是熱情好客,節日或平日,只要有客人到來,全家老爹都熱情接待。
主人雙手捧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酒,敬客人喝,以示對客人的歡迎。
若遇節日請酒迎客,禮節更是十分隆重。
西江苗人服飾鮮艷奪目,花色品種多。
女青年節日盛裝,頭戴銀乾、銀梳,別簪銀角,包銀圍布片,戴耳環,項掛三至四只花紐式銀項圈。
還有的著古式盛裝,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釘上各式銀花片),黑縐裙,外系24條花帶和大花圍腰。手戴三四只鋃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
西江被人們譽為“蘆笙的故鄉”。每年農歷六月“吃新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著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踏著歡快的蘆笙樂曲翩翩起舞。
苗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又因分布地域廣泛而支系眾多、具有不同風情與特色的歌舞藝術。在貴州,要數居住在黔東南的苗族歌舞更為豐富多彩、活潑粗獷。
苗族民間舞蹈有蘆笙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
苗族同胞,這個長于狩獵、吃苦耐勞、能歌善舞的民族,創造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原汁原味的歌舞。
寨門前的歡迎儀式一結束,我們就趕緊去的表演場。
到了西江苗寨,看苗族歌舞表演是必不可少的游覽內容。
黔東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譽,各民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著稱。
苗族歌舞,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也有委婉動聽、抒情優美的“游方歌”,還有質樸無華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調式不一,各具韻味,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演出尚未開始,廣場上早已人頭擠擠,游客們據了好位置等待苗家姑娘的出來,廣場上空飄蕩著富有特色的苗族歌曲,悅耳動聽。
五點整,演出正式開始。
敬酒歌。苗族好客天下聞名,進寨要喝苗家親釀的米酒是不成文的規定,一杯香醇的米酒下肚,呵呵,酒不醉人人也會自醉了。在霓彩繡衣襯托下,佩戴于頭、身之上重達十幾斤、精工細作、熠熠生輝的銀帽、銀簪、銀項圈、掛牌、銀手鐲等飾物,隨走動而叮叮作響,使她們個個宛如仙子下凡、龍女遨游。她們手捧著苗家米酒伴著歌舞款款而來。
苗族姑娘們和小伙子們的舞蹈,那巴掌拍的山響而且極富節奏,把苗家男女的熱情與奔放表演得淋漓盡致。
蘆笙舞,也是苗族舞蹈的一大特色。
這種舞蹈沿襲自遠古時代的一個美麗傳說。
苗族的蘆笙表演讓我們感受到民族樂器獨特的魅力。
鼓舞的盛裝女孩,動作似乎纖弱卻不失生動
苗族老人們白發蒼蒼,須髯飄飄,那歌聲里流露出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與觀眾互動的同手同教的相親舞蹈,極富苗家個性。讓我們看到了苗家男女的相愛生活。
一個多小時的廣場表演,讓我們體會到了苗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西江苗寨 (2)
西江苗寨 (3)
西江苗寨 (4)
西江苗寨 (6)
西江苗寨 (10)
西江苗寨 (11)
西江苗寨 (13)
西江苗寨 (16)
西江苗寨 (19)
西江苗寨 (25)
西江苗寨 (27)
西江苗寨 (28)
西江苗寨 (30)
西江苗寨 (35)
西江苗寨 (37)
西江苗寨 (38)
西江苗寨 (39)
西江苗寨 (42)
西江苗寨 (45)
關鍵字: 感染力 熠熠生輝 能歌善舞 西江苗寨 黔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