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奇葩——傣族孔雀舞
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云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傳一千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栗杰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態而學舞,后經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長于跳孔雀舞的人。由于代代相傳及民間藝人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物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內容,多為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曬翅、展翅、抖翅、亮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感情內在含蓄,舞蹈語匯豐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均勻的顫動,身體及手臂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彎舞姿造型,手形和手的動作也較多,同一個舞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動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范化的地位圖和步法,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除摹擬孔雀生活的各種動作外,也表現神話故事,德宏州的孔雀舞多表現一只孔雀在森林里被惡魔或國王搶走,另一只飛跑找尋的情景,西雙版納州的孔雀舞則多取材于民間傳說《召樹屯與楠木諾娜》中王子與孔雀公主再次相會的情節。表現神話故事的舞蹈中,還有金鹿、猴子、大象、獵人等出場。
由于氣候及自然條件關系,傣族地區孔雀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飼養孔雀的習慣。傣族人民認為孔雀美麗、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對它懷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眾常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
關鍵字: 云南省 傣族孔雀舞 景頗族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