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金殿名勝區
金殿風景區位于昆明市東郊的鳴鳳山麓,占地1773畝距市區8公里。金殿名勝區創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明崇禎十年(1637)銅殿遷賓川雞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吳三桂重建現存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銅殿,銅殿重250噸,是中國最大的銅建筑,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純銅鑄殿。這座名聲顯赫的金殿屬于太和宮的一部分,總重量達250噸,為重檐飛閣仿木結構方形建筑,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頂檐、神像羅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銅鑄成。
金殿自陳用賓于萬歷壬寅(1602)年鼎建,迄今已380多年。從山腳舍車步行,過迎仙橋,進“鳴鳳勝景坊,途徑“第一天門、“二天門和“三天門。攀上天門,即可見古樸莊重的“太和宮大門。聯云:“畫棟連云,只占青山三畝地;朱樓映日,別開綠野一重天。入寺門,再過欞星門,可見巍然屹立的磚城,擊長約數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階進“城,迎面高高的臺階上,便是太和宮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名勝區建有三層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鐘樓,三樓穹頂下,懸掛明永樂二十一年(1432)所鑄的大銅鐘,鐘高3.5米,口徑周長6.7米,重達14噸,為云南省最大的古鐘。
新建的“中國金殿博覽苑,將湖北武當山、山西五臺山、山東泰山、和北京萬壽山的銅建筑薈萃一園。苑中堆大理石,小橋疊水、踏步欄桿、棧道石坊、植物花卉等景觀相映,形成了小巧玲瓏的仿銅文化園林。金殿建有500畝的園林植物園,已建成茶花園、杜鵑園、木蘭園、薔薇園、溫室區等十個園區,引種園林植物2000余種。金殿名勝區是融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景點。在昆明市東北角七公里的鳴鳳山上,有完全用青銅鑄造的銅殿,在驕陽下殿宇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故人們稱為金殿,是中國重點保護文物。
春城清代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零年),吳三桂在鎮壓農民起義后,率師進踞昆明,重建金殿。現在金殿大梁上尚可看到“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即十月)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筑銅鑄字樣。里面的佛像、匾聯、梁柱、層面、門窗、盤龍、裝飾等均用銅鑄成。金殿的階梯、地板、欄桿均是別致的大理石鑲砌。整個殿宇宏偉莊嚴,美觀大方。殿外筑有城墻、城門、城垛。城上有樓。在殿后側,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兩株,相傳為明代所種,每年春節前后,數千朵茶花怒放,花紅似火。
關鍵字: 名勝區 昆明市 植物園 茶花園 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