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樓
文星街是騰越古城的建筑典范,因古城標志性建筑文星樓建于此而得名,它是騰沖古城特色建筑風貌和騰越文化神韻的集中體現,在抗日戰爭中隨騰沖古城毀于一旦。
已基本建設完成的文星文化步行街是文星街的恢復重現。整條步行街全長500米,寬20米,開發面積為30000平方米,主要由文星樓、牌坊、騰沖古北城樓、文星花園廣場和99棟仿古商住兩用房等組成。其中,文星樓、古北城樓、牌坊、花園廣場等公共基礎設施由騰沖縣政府投資1800多萬元恢復建設,步行街由騰沖縣文星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工程于今年9月底基本建設完成。
現恢復重建的古北城樓,城墻全長70米,基本保持原來的規模,建筑風格在充分尊重歷史背景的基礎上以現代結構方法進行基礎處理,外觀仍然以古典木質進行構造,并盡量保持明代的建筑風格。為了增添其歷史的凝重感,在城樓的二樓懸掛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迤西所無匾,一樓掛原騰沖知州,后任云南巡府的伊里布所書“福邊匾,城門洞上刻以“溥潤門字樣。城墻以騰沖特色建材條型火山石鑲貼,兩面有臺階通城樓。城墻內設相應綠化帶,除美化環境外還可作為展示歷史遺物所用,城墻兩側設車道至文星樓停車場,城外建停車場和貫通北二環路的綠化大道。
恢復重建的文星樓總高30余米,原建筑基本格局保持不變,只是對臺基的高度進行了調整,設計高度為12米。整體以條型火山石鑲砌,其中門洞為石嵌拱,通道為十字交叉布局,5米寬7.2米高,門洞之上以石碑鑲刻“壁輝、迎奎、文明、射斗,臺基底座為21.6米,上口為20米,收口80厘米,使其形成梯臺結構,以體現其穩定的結構美感。臺基上口陰線以石制斗拱裝飾,以增添臺基的傳統文化色彩,斗拱之上置30厘米反口皮條線,以上再安裝精雕花板欄桿。門洞交匯的圓拱中心以太極裝飾(使其具有傳統易學定位象征性),臺基內部為綜合旅游購物商場,樓南有60米廣場花園,可停車、休閑,它的落成,將成為重現騰沖古城風貌的典范和標志。
關鍵字: 云南 文星樓 騰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