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仙人洞風景區
翠云仙人洞風景區位于思(茅)調(滄)公路以西53公里處,即普洱的“洞天世界,這里是普洱市翠云鄉天工雕塑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翠云仙人洞風景區,屬瀾滄江流域游覽勝地之一。風景區由仙人洞、觀音洞、水簾洞、彩虹洞、珍珠洞、龍骨洞、蝙蝠洞、刺豬洞、荒渣洞、高樓洞10個溶洞和小石林組成,分布在思瀾公路59公里至53公里的公路上下兩側。
仙人洞是石灰巖石經過長期地殼運動和水溶侵蝕,而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麗景色,洞口外有一天壁似珊瑚壁,巖棕叢生,洞內的鐘乳和石筍神態各異,有一線天、群龍戲珠、龍風呈樣、仙女人云、蓮柱宮廳、神雕玉屏、冰川飛瀑、白象點頭、龍王寢宮、凌霄寶殿等景觀。
觀音洞,洞中寬大、空氣清新,洞口一平臺約200平方米,有紅墻門牌坊,洞口寬8米,高9米,步下84級臺階即到觀音殿。洞寬30米,長125米,頂高25米,原屬一廟宇,清代時洞內已有送子觀音雕像,并有其他石雕佛像和泥塑神像,光緒年間,香火甚旺,據民國(思茅縣志)載:“傣民每年二月十九趕觀音會,有來自思么(思茅)、威遠(景谷)、普藤(景洪普文)、勐烈(江城)、車里(景洪)、寧洱(普洱)等地土司頭人及佛教信徒云集觀音洞,三日方始散去。現余有石雕觀音造像,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洞中景致有龜兔望月、瑤臺豎琴、云天華表、麒麟戲獅、奇峰虎嘯等。
水簾洞,洞中似龍宮仙境,景致有迎客大廳、通天古道、玉榕石林、百丈天彎、千年佛手、蛙戲綿羊、白玉宮燈、龜蛇鎖江、彩螺懸空、玉乳滴珠、群仙聽琴、雄鷹展翅、孔雀開屏、洞涌龍潭,洞內泉水叮吟,小溪混混,似仙山瑤池。筆者1989年1月下旬曾上山考察3天,題“翠云洞天檢聯曰:“翠染仙宮洞,云藏海底天。題翠云仙人洞七律詩曰:“白云深鎖訪仙臺,九曲奇峰鳥道開。穹頂橫空懸半廈,霞光斜影映青槐。天雕玉閣驚游士,水塑龍宮醉雅才。為識蘆山真面目,探幽夢幻人蓬萊。
關鍵字: 仙人洞 翠云 觀音殿 觀音洞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