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飛龍佛塔
曼飛龍佛塔在景洪縣大勐龍一個叫作曼飛龍寨子的后面的山頂上,距自治州首府允景洪70公里,距大勐龍3公里,是西雙版納著名的佛塔群,又稱“金剛寶座塔。傣語為“塔糯莊龍、“塔糯意為“筍塔,是大頭筍塔之意。還有人因其潔白,喚作“白塔。此塔建于傣歷565(公元1203年),相傳為勐龍頭人祜巴南批主建,設計者是三個印度僧人。
塔群建在山頂,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的梅花狀,周長42.6米。其中主塔高16.29米,四周環抱著8個小塔,分布8角,每座小塔高9.1米,塔身為多層葫蘆形,為實心磚石結構。一座母塔,8座子塔,乍看起來很像是一叢剛勁挺拔的大竹,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壯竹筍,雄偉壯觀。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個佛龕,佛龕里有一尊佛雕和一個佛像,佛龕上還有泥塑的鳳凰,凌空飛翔,門口是兩條泥塑的大龍。8個金色小塔頂上,每座掛有一具銅佛標,母塔尖上還有銅質的“天笛,山風吹來發現叮叮當當的響聲。塔上各種各樣的彩繪、雕塑、秀麗優美。整座塔形如雨生春筍破土而出,參差有致,結構莊重,色彩雪白如玉,因位于曼飛龍村,形似春筍,故名曼飛龍筍塔。
在塔南的巖石上有一巨大腳步印,傳為釋迦牟尼的足跡。腳印前還有一“圣水,水質清洌,永不枯竭,用禪杖戳出來的圣水,用了可以治百病、消災免難。因此,直到今天,游人到了泉邊,都要掬一捧清泉水,喝上幾口,洗洗眼睛耳朵,以期得到佛祖庇蔭,耳聰目明,清潔平安。曼飛龍佛塔,塔的結構屬小乘佛教建筑,但其八角形須彌座及佛龕邊裝飾花紋,又有內地漢族建筑風格,是古代傣族人民吸收其他民族建筑風格創造出來的民族建筑藝術,是中國少有的古塔清品。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八角形 曼飛龍 民族建筑 須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