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位于大理古城以南7公里的太和村西蒼山佛頂峰麓。遺址西起佛頂峰,以南延伸至洱濱村,長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邊,長3225米,全城面積約3平方公里,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漸荒廢,現在保留著一些斷壁殘垣。
太和城曾經是古代南詔國的都城,公元739年遷都于此,經過南詔幾個朝代的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城池,直到779年,異牟尋遷都羊苴咩城,太和城才逐漸荒廢下來。作為當時南詔國都,它是南詔前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太和城原為quot;河蠻quot;城邑,城內還建過小城-金剛城及南詔避暑宮。
唐開元25年(公園737年),蒙舍詔皮羅閣在唐朝支持下,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739年建都太和城至779年異牟尋遷都羊苴咩城,太和城作為南詔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40年之久。今《南詔德化碑》尚存。元郭松年《大理行記》記太和城:quot;周回十有余里quot;。城廢于明初。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太和城 德化碑 文化中心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