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玉峽谷
芒玉峽谷位于景谷縣城西北方向的鐘山鄉聯合村境內,距縣城18公里,從縣城乘車30分鐘左右就可到達,是人們觀光旅游,拍攝影視作品和風光的好去處。
芒玉峽谷以谷深林幽,山勢峻峭,景點密布,四季變幻為主要特點。芒玉峽谷屬無量山系,其范圍有1225公頃,峽谷谷長6公里,白馬山主峰芒玉大尖山位于峽谷東側,海拔1492米,峽谷兩岸群山含翠,懸崖陡壁上長滿了櫟木、青松、雜樹生花,猿啼鳥鳴,懸泉飛瀑長流不息。
谷底奔涌著萬年澗水,進入夏季,滔滔滾滾,勢不可擋,沖激出千尺大浪,滿谷轟響。秋末冬至,大水漸收,漫灣碧水,靜影沉壁,兩岸風光,盡映其中,水中的游魚、卵石清晰可見,五彩煥然,游人還可見到河岸兩側及河中石頭上無數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窩石坑,有的狀若奔馬,有的形似鏡臺,當然更多的酷似女人的玉門,玉門內蓄著一池春水,將溢未溢,含情脈脈,春波蕩漾。芒玉峽谷也因此得名。芒玉者,傣語,女人的生殖器也。
沿澗底依山而建的棧道,一路觀賞,景隨步移,人高谷低,遠山更遠,近山愈近,青松伸臂,竹木為杖,流一點小汗,看無邊風景。半山腰上,有一紅砂石的平臺,站在此處,看峽谷對面的山壁,可見到有墨綠色的櫟木在蒼翠的青松間,寫成了一個百余米長的 “人字,此景取名為“此處看人,游客到這里駐足觀看,頓然覺悟,為人須大,大胸懷,大志向,方能不畏艱險,立足于天地之間,成就一番大事業。看了人字,再往前走200米左右,站在這個山埡口遙看峽谷前言的山洼,突然涌出一匹銀泉,狀若女性器官,只要心正,想到女人生了男人、女人、官人、百姓,實在偉大,此景取名,“正眼觀玉。
正眼觀玉后又往上走,再看遠處瀑布又有了變化,好像神女浣紗后,把它晾掛在山壁上,此景取名為“神女晾紗。看了神女晾紗,山勢雖陡,但使人感到足下生風,不覺走了200多米,突見一尊石佛兀立在半坡上,石佛面帶微笑,一臉慈祥,他的側面有兩株蒼松護佑,取名為“蒼松護佛。
走近了看,這尊石佛頭上的石紋為圓圈狀,酷似寺廟里釋迦牟尼的頭像,信佛的游客到了這里,雙手合掌,祈求平安通達。無限風光在險峰,過了蒼松護佛,就到了該山主峰,這里有幾處奇景,有一塊幾十米的紅砂石,巍然聳立,石頭四周綴滿了野花幽蘭,頂上平展,仿佛農家曬谷物的席笆。
當地的人說,這是天上的仙人到這里來曬銀子的地方,據說到這里來跪拜祈求的人,就會有滾滾的財源涌來,此景取名為“天街曬銀。就在曬銀臺的對面,有一圓形的丹霞石,狀如和尚打坐念經的蒲團,石縫里還長出了一棵枝干彎曲如龍的青松,人們把這株松,取名為“佛照松。過了“天街曬銀,幾步開外就進了一道狹窄的石門,你正感到有些緊張時,前面豁然開朗,站在這里舉目遠眺,遠山近嶺奔來眼底,胸襟為之大開。有關白馬山和芒玉峽谷民間有無數個傳說,流傳最廣的是這樣的: 古代,峽谷的河灣里,有一條白龍,它常到白馬山,芒玉峽谷山邊的彝家山寨現身,白馬居住過的山和他離去的地方因而就有了“白馬山這樣一個地名。
關鍵字: 景谷縣 白馬山 芒玉峽谷 鐘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