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佛寺
西雙版納總佛寺,傣語稱為“洼巴潔,是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朝圣的中心。佛寺坐落在景洪城區曼聽公署后園南側,與佛學院同在一個院內。西雙版納總佛寺與佛學院,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四周筑墻圍成一矩形院落,院門開在院落北邊,與曼聽公園相通。院內現在的建筑面積約1100平方米左右,主要建筑物有傣語稱為“維罕的大殿、佛學院教學樓、僧舍“哄暖和在建未竣的“波蘇(蓮花極頂佛亭)。
現今的院樓門左側,是一排平房,擺有一只傣語稱為“光兵的大長鼓。北墻前筑有供壇,供有數尊佛像,墻壁上繪有《佛本生經》連一半圖。東墻的供臺上,供有一尊有7個龍頭狀手臂從后背伸出曲于頭顱上方的7臂神佛。佛像前的香座上,插有香、燭,時常有人祭拜。總佛寺的大殿居于院落正北,面積約90平方米。殿基約高1米,涂為紫紅色;墻壁為乳白色,安有鋁合金門窗,殿宇約高7米,系磚木結構建筑。殿宇屋面覆瓦,二級重檐,屋脊中間高,兩端低,呈臺階狀。屋脊梁上裝有許多飾品,脊正中間,塑有3座小塔,使宇脊顯得多姿多彩。
大殿正門前有座由兩棵紅色圓柱支撐的屋宇式門庭,香客與游人應在門庭脫鞋方許入殿。殿門上方懸掛著趙樸初手題的“西雙版納總佛寺匾額。大殿內鋪有地板膠和紅色地毯,約高5米的殿堂上方,蓋有荷花圖案頂板。殿廳兩側分立著14棵漆成紅色的圓形木柱,大殿一端設有臺階狀佛壇。上層佛壇正中,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的金身佛像,這尊佛像約高2.5米。金佛像的兩旁和前面,分排著14尊約高1米左右、形態各異的佛像。下層佛壇上分供著大小不等的佛像9尊。兩層佛壇之間,擺著插滿花卉的花瓶。殿內還設有功德箱,搖簽測字處,有高僧為信徒解迷誦經賜福。焚香處青煙繚燒,異常撲鼻。
大殿的右后側是正在建蓋中的“波蘇,這幢“波蘇模樣有些近似十字架,由一間豎蓋的屋宇和橫蓋的屋宇交錯組成,其形恰如用房屋架成的十字,只是十字的一豎顯得短些。大殿東北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云南省佛教協會和泰國友人投資修建的佛學院教學樓。這座三層樓房,內設學經室和佛學院僧侶宿舍。東邊是總佛寺僧舍“哄暖和僧侶們學習傣文與佛經的場所。有80多名僧侶住在院內。
正對大殿的院心內,建有一座十字基供臺,供有金身立佛一尊,備有香爐燭臺,供信徒膜拜時敬香。院東南的僧舍之前,植有兩株僅高1米左右的貝葉幼樹,樹間立有一碑,上書:“泰王國僧王頌緣,帕映納訕旺智護尊者于一九九三年六月卅日法賀親臨西雙版納 跋潔總佛寺,種下兩株貝葉樹,以示中泰兩國人民友誼及佛教交往萬古長青。落款處有“佛歷二五三六字樣。院落的西北角上,有一株新植不久的菩提樹,樹干直徑不過10余厘米,株高約10米左右。樹前立有一水泥澆灌的碑碣,上書:“泰王國詩琳通公主,于一九九五年三月二日至四日訪問西雙版納期間,于四日親臨我寺種下一株菩提樹,以示中泰兩國人民及佛教友誼萬古長青。落款處書有“傣歷二五三八6個字。
西雙版納總佛寺,是解放以前西雙版納地區的最高統治者召片領(直譯為土地之主或土地之王)及其土司頭人拜佛的圣地,同時也是西雙版納佛寺中等級最高的佛寺。各地佛寺的主持不時到此參拜、議經,是昔日拜佛圣地。目前,佛教信徒仍尊其為佛寺之首,常來朝拜,香客不絕。到西雙版納旅游觀光的游客,也常光臨參觀、拜佛。
關鍵字: 佛學院 教學樓 泰王國 菩提樹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