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為何火爆
云南旅游 誠信網摘錄) 12月5日,鎮沅金洱茶葉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永躍告訴記者,他們的茶葉產地思茅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九甲鄉,其中最古老的茶樹有2700年。生產普洱茶所用的曬青茶,2002年每公斤售價3元左右還不好銷,今年年初,每公斤賣到了16元左右,比2002年漲了5倍;到今年下半年,一般的售價為一公斤40元左右,價格又比年初漲了3倍。 西雙版納 的古樹茶漲到了每公斤100元左右,最貴的達到每公斤150元。前年,同檔次的七子餅茶十五六元一餅,今年的七子餅茶一般售價每公斤四五十元,勐海某品牌普洱茶出廠價就是每公斤110元左右,而且有不少人守在廠里搶購。今年8月,一位臺商想收購上噸的該品牌普洱茶,結果因茶源不足空手而歸。 云南 茶馬古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波說,12月8日由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 云南 省政府共同主辦西部其他11個省、市、自治區政府協辦的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即將開幕,會上有個突出的亮點,就是首次開設了“茶馬古道學術暨文化產業論壇”,重點研討普洱茶文化與中國西南地區經濟增長及社會發展的關系,還要在西博會上拍賣普洱茶。西博會上,將有150多家茶商設展臺,其中大部分是經銷普洱茶的。有位專家甚至非常樂觀地估計,說今年 云南 普洱茶銷售總額在去年20多億元的基礎上,有望達到50多億元。雖然業界認為這種說法在統計上有數據重復之嫌,但普洱茶今年以來價格猛漲且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火爆,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文化報》記者羅云川11月30日的一則報道,從一個點上證實了普洱茶銷售火爆的事實。這篇報道說:將在首屆西博會上參展的 云南 茶馬古道文化產業公司,已與北京多家企業初步達成280萬元的普洱茶銷售合同,另有近500萬元的銷售合同正在洽談中,有望在展會上正式簽約。業內甚至有人這樣斷言:過去 云南 不少單位用來發“勞保”的普洱茶,近年來已逐漸成為 云南 的特色產業,并有望成為 云南 的支柱產業。
普洱茶為什么如此火爆?透過市場需求的外表,我們應該尋找更有說服力的內容。專家們指出,是普洱茶文化的挖掘和創新,大大提升了普洱茶文化的含金量,使普洱茶身價倍增。
在西博會倡導“創意產業”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把普洱茶火爆的內幕,告訴所有的人。
胡明方等人策劃的“馬幫行動”,客觀上,是一次全國性的“普洱茶營銷行動”,它影響了大半個中國,波及到俄羅斯、韓國、泰國和中國的臺灣、香港等地區。
2005年完全可以說是普洱茶營銷的“馬幫行動年”:精明的湖南人胡明方,策劃了轟動全國的“馬幫茶道·瑞貢京城”行動;緊接著,又有“女子馬幫進藏”活動,提出“滇茶大益天下·馬幫西藏行”的口號;還有人想搞“馬幫廣東、上海行”活動。除了這些“馬幫行動”外,還有人欲開辟“普洱茶世界航線”,準備用汽車載著普洱茶走遍世界。圍繞普洱茶展開的策劃活動,范圍不斷擴大,成為人們關注的亮點。
在這些策劃中,目前最成功的當屬胡明方先生的“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活動。據胡先生介紹,這次活動從2005年5月1日起,由11個民族的40多個趕馬人、120匹馬組成馬幫,馱著約4噸的普洱茶從 云南 啟程,歷時5個半月,行程4000多公里,途經 云南 、四川、陜西、山西、河北,于10月10日進入北京,再現了166年前 云南 馬幫進京獻茶的歷史。10月15日,在北京老舍茶館的拍賣中,6桶從馬背上卸下的普洱茶,拍出了241。6萬元,其中,著名演員張國立捐獻的七子餅茶,拍出了160萬元的天價,創造了普洱茶價格的世界之最。
12月5日,胡明方首次向記者披露了這次活動中鮮為人知的內幕。
胡明方說,普洱茶自漢代以來,經過茶馬古道運往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阿富汗及東南亞各國,直至今天普洱茶在歐美各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及我國的港、澳、臺等地依然熱銷異常,且其收藏增值效應明顯,已如古玩字畫般地熱起來。普洱茶有著輝煌的過去和很高的知名度。清朝初年,普洱茶在京城宮廷內外普遍受到歡迎:“普洱茶名重京師”、“譽享京華”(《 普洱府志》),1659年清政府正式把普洱茶列入貢茶案冊。然而300多年過去了,今日的北京城已沒有多少人說得出普洱茶了。普洱茶,出 云南 普洱府“(清趙學敏1765年著《本草綱目拾遺》)。歷史上,普洱茶的產區是普洱府所轄范圍,也就是今天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所在的思茅市和 西雙版納 傣族自治州以及紅河、臨滄、 大理 等州市的部分地區。普洱府管轄范圍內生產的茶葉,得名為普洱茶。據有關資料顯示,至2004年底, 云南 茶葉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產量居全國第三,而產值在全國卻排在10位之后!這種”大資源、小產業“的現狀值得我們深思。雖然。2002年在廣州優質茶的評比活動中,普洱茶曾以100克拍賣出16。8萬元的天價震驚茶界,但這對 云南 的普洱茶產業來說,有若流星劃過天際之一瞬。為什么普洱茶這個在 云南 及東南亞響當當的老字號卻未能真正地走向全國?為什么普洱茶與在全國市場上叫得響的烏龍茶系列鐵觀音、西湖龍井茶等相比名氣和價值都相差太遠?如何使普洱茶走上品牌與名牌之路,加快產業化發展進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策劃”首屆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系列活動,就是為了使這一飽含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茶品牌能真正地走向全國,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普洱茶。
據胡先生介紹,300多年前 云南 普洱貢茶進京,在 云南 產地上馱時有些是生茶,歷經5個多月不同地域的不同氣溫下”自然發酵“,其色味”譽享京華“。為了再現普洱茶這一神奇的品性,胡先生組織了這支獨特的 云南 馬幫,從 云南 走向北京,歷時5個多月,穿過6個省市,讓普洱茶伴隨著風聲、雨聲、弦子聲,融入陽光、水分與自然之氣,使”貢茶“在歷經數月的運輸過程中,經足夠的時間發酵,讓普洱茶 ”馬幫運途后發酵“這一傳奇品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世人認識到真正的、原生態的、自然發酵的普洱茶。同時讓馬鍋頭的吆喝聲、馬幫的鈴聲和蹄聲吸引全國的目光。通過途經各省的媒體的炒作,讓更多的普洱茶愛好者在與”馬幫“一同體驗”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無限風光中,品味哲理人生、品味普洱茶的風韻,讓馬幫馱起普洱茶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茶馬古道’的概念已提出15年了,我們不應該老是讓它停留在理論上,我們有責任去實踐它,‘古道’在很多地方已經消失,而‘馬幫’卻還活著。‘馬幫’這種160年前主要用于運茶的運輸工具,在160年以后成為一種文化,把 云南 獨有的馬幫文化附加在 云南 獨有的普洱茶身上,無疑會大大提高普洱茶文化的含金量。完全可以這樣說,馬幫是行程的靈魂,也是普洱茶的靈魂。“胡明方自豪地說,”馬幫行動“后,西安銷售普洱茶的商店,由原來的一家增加到了100多家:;太原過去300多家專賣綠茶的商家,大部分都賣普洱茶了。在活動過程中,途經6省市的新聞媒體,以及俄羅斯、韓國、泰國和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的媒體,都對活動作了大量的報道,《北京晚報》甚至連續16天對活動作大篇幅的報道。媒體的報道擴大了普洱茶的影響,同時,姜昆、張國立等文化名人介入普洱茶拍賣活動,也增加了普洱茶文化的含金量。
云南 茶葉協會會長鄒家駒認為,烏龍茶、西湖龍井茶等,已經有古今文化名人替它們作了1300多年的”歷史廣告“,所以茶文化的含金量高、價格貴。我們過去對普洱茶文化的底蘊發掘不夠,導致茶的文化附加值低,但這種缺陷也是優勢。只要賦予它新的文化內涵,普洱茶的增值空間會遠遠大于其他名茶。
12月5日午后, 云南 茶葉協會會長鄒家駒先生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鄒家駒先生認為, 云南 普洱茶過去價格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對文化底蘊的發掘,特別是缺少”歷史的廣告“。唐代陸羽所寫的第一部《茶經》里,有中國其他名茶的分布、種植、制作工藝等方面的記載,惟獨沒有 云南 的普洱茶,使得普洱茶缺乏史料的依托,茶文化的含金量大受影響。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后果呢?鄒先生認為是唐朝天寶戰爭和”安史之亂“,使得陸羽沒有條件進入 云南 考察。據鄒先生介紹,陸羽生于公元733年,20歲時開始出游全國各地,考察茶葉生產情況。陸羽為《茶經》準備資料期間,正值天寶戰爭和”安史之亂“,戰爭阻斷了他的 云南 之旅,所以《茶經》里未能記載 云南 的大葉茶,更不可能記載普洱茶的生產情況。那時, 云南 大葉種茶不要說沒能深入唐朝腹地,連哀牢山以東的滇中和滇東北地區也才剛剛開始接觸大葉茶。 云南 少數民族發現、認識、種植、制作和一直在飲用的大葉種茶,還在隨著南詔和吐蕃的金戈鐵馬東征西戰,還隨著艱苦的軍旅生涯,被塵封起來。
天寶戰爭后,南詔同吐蕃結盟軍事對抗唐朝持續了四十多年。到南詔同大唐修好時,陸羽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這次和好臣服,南詔仍然以一個事實上獨立的政體存在。同小葉茶也不可能進入 云南 一樣, 云南 大葉茶并沒有因為重新修好而進入唐地。陸羽于公元804年去世,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期待、在遙望南中茶葉。十多年后,南詔將戰火大面積燒到川南地區,大葉茶也曾幾度跨過金沙江、大渡河,但已不可能朝貢茶圣陸羽了。嘆一世茶界圣賢,愛茶一生,嗜茶如命,最終還是無緣品茗云南大葉種茶。一千多年后,茶圣陸羽的塑像終于坐落在 云南 瀾滄江畔的大葉種茶園中,了結了茶圣多個世紀的心愿。
鄒先生說,龍井茶等中國名茶,可以找出幾萬首古詩文,而與普洱茶有關的古詩文卻找不出十幾首,這使普洱茶的文化底蘊未能充分發掘出來,造成普洱茶文化附加值很低、價格很便宜。”浙江的茶農可以開寶馬,而 云南 的茶農前幾年還在貧困線上掙扎,這都是滇茶文化一度‘真空’造成的。中國的其他名茶有陸羽等人給它們做了1300年的‘歷史廣告’,可 云南 的普洱茶千百年來卻默默無聞地被封藏在大山里。“鄒先生感慨地說,”不過,中國的其他名茶文化的升值空間已經很小,今人的詩文不管怎么漂亮,也很難超過杜甫等人的影響。可以說,普洱茶的缺陷也正是它的優勢。1300多年來,我們對它的文化發掘得很不夠,今天才會有很大的空間。隨著普洱茶文化附加值的增加,普洱茶的價值必然提升。提升普洱茶的文化價值,也應該是‘文化產業’的范疇。不過,提升普洱茶的文化價值不能瞎編。“鄒先生鄭重地說。他認為,挖掘普洱茶文化,要把 云南 多民族、多文化的元素聯系起來,還要把周邊國家多民族的元素結合起來。鄒先生肯定”馬幫文化“是普洱茶文化的亮點。他認為,普洱茶是介于物質商品和精神產品之間的一種特殊商品,如果文化附加值挖得好,其價格可以數倍甚至數十倍數百倍地提高。 中國茶文化協會學術委員木霽弘教授認為,普洱茶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內涵和內在品質,它符合現代人生活和心理的需求,符合現代商業化運作的特點,其價格的上漲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普洱茶是可以飲用的古董。
中國茶文化協會學術委員、 云南 大學中文系教授木霽弘先生是”茶馬古道“概念的發明者,今年正好又是茶馬古道命名15周年。他剛主持評定了 云南 首批39家”普洱茶精品店“,又立即投入到中國西部文博會的茶葉展臺招商及茶馬古道學術暨文化產業論壇、普洱茶拍賣等事務中去了。
談到普洱茶價格的飛漲,木教授認為,有4個重要的因素:
一是茶本身的價值。普洱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與 云南 少數民族文化的密切聯系,使它本身就具有獨特的品味,普茶是有獨特文化魅力的茶。普洱茶的茶葉,不少來自有600至800年樹齡的老茶樹。當人們飲用普洱茶的時候,很容易與”茶文化“產生聯系:這種茶可能是皇帝喝過的茶,或者是《紅樓夢》里的女兒茶。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普洱茶原料產地的六大茶山,都與 云南 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密切相關。這六大茶山是彝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同胞生活的地區。佤族的烤茶、布朗族的酸茶,都是大葉種茶,其種植、制作非常獨特,且都與這些少數民族的生活密切相關。這些地方的茶樹不少都比較高大。徐霞客曾記載:和尚爬上茶樹摘茶。飲用普洱茶,不僅可以品嘗歷史文化,同時還能品出少數民族地區各少數民族的絢麗風光和萬種風情。
二是由普洱茶的特殊馱運歷程所產生的獨特價值。普洱茶是馬幫用馬馱出來的茶,是馬背上發酵的茶。馬幫們長途運輸,經歷千難萬險,跨越高山大河,承受 云南 獨有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變化,茶葉汲天地之靈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越陳越香的茶“。商人和馬幫們在運途中這種不自覺中的偉大發明,使普洱茶嚴格區分于龍井茶、巖茶、黃茶、白茶等幾類茶。其它茶貴新,普洱茶貴陳。當人們品嘗普洱茶時,無疑會品嘗到 云南 山區獨特的馬幫文化,品嘗”山間鈴響馬幫來“的獨特韻味。這決定了普洱茶內在的價值。
第三,在現代商業條件下,普洱茶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的特殊需求,具有健康文化的特質。普洱茶在放置和發酵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對人體有利的物質,具有了抗癌、降血脂、降血壓、減肥等特殊功效,對”現代病“有一定的療效,是一種健康飲品,這也決定了它的內在保健價值。
第四,在現代商業條件下,普洱茶是一種有賣點的茶,比其它的茶更具有營銷甚至炒作的特點。普洱茶不管是湯色,還是形態,都具有原生態的特色。它讓人們回到自然和生態中去,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內涵,很容易被”炒“熱。
上述4大特點,決定了普洱茶的價值和升值空間,其價格上漲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營銷普洱茶,讓人們重新審視馬幫文化和茶文化的關系,起了喚醒和增值的作用。它喚醒人們的認識,使人們深刻認識到,普洱茶是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真正的品牌,它使‘越陳越香’的說法有了馬背上的依托。人們在馬鍋頭的吆喝聲中,品味到普洱茶魅力無限的文化。而且,運送普洱茶的茶馬古道,把 騰沖 和順、 麗江 古城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串聯起來,它使劍川沙溪成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鎮,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運送普洱茶馬古道像一條金線,串起一串串金光閃閃的珍珠。“說到這里,木教授開心地伸出雙臂,他仿佛在欣賞一串串珍珠,又仿佛在指引一條通往歷史深處的茶馬古道。
關鍵字: 哈尼族 拉祜族 普洱茶 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