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的特色
基諾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鄉,其余散居于基諾鄉四鄰山區。他們有著獨特的宗教信仰、歷史文化、服飾等。
宗教信仰:盛行祖先崇拜,相信萬物有靈。
歷史文化:其族源可能淵于南遷的古氐羌人。據推測初定居在今地時,尚處于原始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大約300多年前,進入父系氏族公社。其所居地元代屬徹里軍民總管府,明隸車里宣慰司、清初設攸樂同知、中葉以后為傣族的封建主管轄。解放前基本上處于原始公社末期向階級社會過渡的農村公社階段。早年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男子善竹篾編織,婦女精于紡織,所織“砍刀布”牢實耐用,遠近聞名。民間音樂相當豐富,樂器有牛皮大鼓、七音節竹桶樂器、口弦、二胡、芒鑼、鈸、笛、簫等。舞蹈以牛皮鼓舞最富民族特色。
傳統節日:有火把節等。
建筑風格:住干欄式長方形大竹樓。
飲食習俗:主食以大米為食,以野菜、野果及其園圃自產的蔬菜瓜果佐餐。肉食以豬、牛、狗、雞為主,多制成臘肉,男子獵獲的動物也是肉食的
重要來源。
服飾:男子穿鑲邊無鄰對襟麻布褂,下著白、藍色長褲,藍或黑色長布包頭,早年大多頭頂留發三撮:中以紀念武侯,左右以懷父母。婦女上穿鑲繡無鄰對襟小褂,下系鑲紅邊黑色前開合短裙,近代有改穿長裙的,挽髻于頭頂前部,戴白厚麻布后披風尖頂帽。男女皆赤足、打綁腿,皆兩耳穿孔,以耳孔大為美。婦女以染黑齒為美。
婚戀習俗:主要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但直到解放前,還保留著一些對偶婚和群婚的殘余,父系家庭公社曾長期保留,同一父系氏族的數代人共居一幢稱為“的著”的大房子內,里面包含好幾個小家庭。青年男女15歲行“成年禮”后,即可到“公房”談戀愛,婚前氏族外性關系自由,私生子帶到夫家不受歧視。結婚后,婦女必須嚴守貞操,且少有離異。遵從父子連名法,父名的最后一二音節為子名的前一二音節。
喪葬習俗:行獨木棺土葬。
關鍵字: 云南省 基諾族 景洪市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