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麗江行(三)
從昆明到麗江坐了八個多小時的汽車,夠累人的,可是旅途的勞頓并沒有減弱我們對麗江的好奇與游興,吃過晚飯立刻上街去看夜景。這是冬天的一個周六的夜晚,雖說是旅游淡季,但古鎮的街頭依然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人聲、樂聲鼎沸,熱鬧非常。我們邊逛街邊拍照,走了一大圈,最后轉到了玉河廣場,這里的游人更多。看看四周,廣場東邊燈光較暗的一隅吸引了我們,一些人圍成了一個圓圈兒在看什么。近前才看到圈內的納西人正準備演奏納西古樂。作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珍貴遺存,對納西古樂早有耳聞,這回有機會現場親耳聆聽當然十分欣喜,便擠進人群選了個好位置站定。
這是一個由祖孫三代組成的家族樂隊,其中有七、八十歲的長髯老人,也有十歲左右的孩子,男女老少總共十二位。他們身著納西族傳統服裝,手持古老的樂器,坐了三排。演出開始了,一位四十歲上下、膚色黝黑面容清瘦的漢子,身披銀白毛長斗篷、頭戴折沿小白氈帽,頂上還插著一根羽毛(應該是鷹毛吧),手持無線話筒健步走出來(看年齡像這家的第二代),用漢英雙語報幕的熟練程度令我驚訝!他語言流暢,語調抑揚頓挫,吐字清晰,講述內容有板有眼,其老道與魅力似乎不讓電視主持人。
家族古樂隊報幕
他先簡單介紹了納西古樂的歷史以及他們家傳的淵源,之后又逐一介紹了家族每位演奏者的身份,他們逐個演示了手中的樂器:有神奇的樹葉琴—一片普通的樹葉就能吹出復雜的旋律,有用蘆葦桿制作的豎笛,還有二胡、三弦和形似箏阮之類的不知名的彈撥樂器。隨后演奏正式開始。演奏的曲目都是傳統的納西古樂,曲調簡單,旋律平和,沒有強烈的起伏跌宕;主題經多次反復而被強化,并大量運用了獨特的演奏技巧,風格很鮮明。演奏者的表情沉穩,臺風樸實無華,古風古韻甚濃。
在這里聆聽古樂,就像在古老的木屋中聽長者講述悠久的納西歷史故事一樣,思緒跟隨古老的旋律仿佛走進了久遠的納西人的生活境界,沉浸在無限的遐想之中。此刻一種莫名的感動在心中涌動,久久不能平息,真是一次特殊的藝術感受。據說著名文化人宣科主持的納西古樂演出,票價在百元以上,而在這里聽原生態的古樂卻不需要買票,隨意付點贊助小費即可,但即使這樣也還有不少聽者在演出結束前匆匆離去。其實付費與否完全自愿,但如此缺乏觀看演出的起碼禮節令人感到遺憾。我是個業余音樂愛好者,以個人之淺見,以為來自這類古樂世家的家族演奏雖然在技巧上未必高超,或許還有些粗糙,但于保護古樂而言,卻具有更強的傳承性和原生性。因此雖未能欣賞到宣科主持的音樂會,依然感到十分滿足。
家族古樂隊演奏
后來我們游黑龍潭時,有幸再次欣賞了納西古樂。一塊被樹木環抱的草坪上座落著一個古戲臺,上方懸掛著“納西古樂宮”的匾額。觀看演出的游人很少,但演出卻一點不馬虎。節目內容豐富,除古樂演奏外,還有古樂伴奏的演唱和舞蹈。感到新奇的是一位老者身披紅袍、手持鈴鼓、小叉跟著節拍大幅度的揮舞雙臂,不斷跨步轉身,內容似乎與祈福驅邪或者祭祀有關。節目中還有藏族民歌和鄧麗君的歌的演唱,唱得很好。這樣寬泛的節目內容也反映出納西人在藝術領域內同樣具有兼容并蓄與時俱進的特點。
黑龍潭古樂舞表演
黑龍潭流行歌曲演唱
黑龍潭風光
黑龍潭風光
關鍵字: 麗江 原生性 演奏者 納西古樂 黑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