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古王國之都---白沙古鎮
前言:來麗江有一些時候了,一直有些想法沒有去實現。古鎮行攝系列作為所有想法的開端,慢慢的進行下去,不在讓時間在睡覺中流逝。今,拿起相機和筆,來記錄留在這大地上的一些古老的建筑,以及古老的文化和民俗。
慢游白沙古鎮,走了兩遍那500米長街,白沙能逛得也就著條不長的街道。深入村里,跟一般山區農村并無太大區別。唯一讓我能提的應該是文化,當地特色的納西文化。
白沙古鎮位于麗江壩子北部,玉龍雪山腳下,是最靠近雪山的古城鎮,千年的古鎮,留下的是數不盡的文化。白沙古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重要發祥地。早在唐朝,南詔王封玉龍雪山為“北岳”的時候,木氏祖先(那時還是麗江王)就開始在這里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廟。宋元時期,這里很繁華,是麗江商貿、政治、文化的中心,一直到明代初年木氏家族遷到大研鎮。
再次來到白沙古鎮,尋覓著那歷史的痕跡,街道兩旁也開了少數的咖啡館,滿是英文的簡介,時不時的碰到幾個外國友人經過,店小二英語流暢的拉起客來。或許歷史都國際友人來說,是更喜歡的東西。街道兩旁滿是擺著酷似歷史遺留下來的小東西,其中不乏真正的歷史。也有到處景點都能看到的假貨。看不下去的寂寞,讓我轉身走進了古鎮深處,悠閑的納西老人在街邊打起麻將。三五個一起在街邊曬太陽,聊天。一座新起房子的工人,看到我在拍照,也是滿嘴的英文,邊擺手邊no。自己的文化,就在這滿街的國際友人中,慢慢的融合,不知是該喜還是要悲。
來到白沙古鎮,不得不提一個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草本醫生---和士秀。和士秀自1985年開辦玉龍雪山本草診所以來,使用納西族民間草藥,折服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30多萬嘉賓。和士秀自幼勤奮,與中醫之緣是在1949年畢業后不久,因患久治不愈的病而回到麗江老家,從此在逆境中研究中醫,不但醫治好了自己的病,還替別人診治,久而久之成為社會認可的名醫。如今國內外三十多種語言文字的三百多家新聞媒體對其做過專題報道。
麗江壁畫是納西文化的一種,白沙是麗江壁畫的主要聚集點,明洪武十五年,納西族首領阿甲阿得率眾歸附明朝,得明太祖“ 欽賜姓木 ”,木氏土司乘“納百川精神”、“窺中原之脈”的思想,積極引進內地先進文化和技藝,在白沙大肆修建廟宇二十余處,并邀請漢、藏、納西族畫師在這些殿宇四壁作畫,而大寶積宮和琉璃殿及大定閣是保存明代壁畫較集中之處。
白沙明代壁畫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規模較大的是大寶積宮壁畫。走入其中,你會看到有壁畫12幅,上面繪有167個形象,內容全是宗教題材,如來佛圖,四大天王及四佛子圖、喇嘛教三金剛圖等,他們形態各異,繪制精細,色調柔和,表現了明代佛、道、喇嘛教在麗江的融合,這種多種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是白沙壁畫的一個特點。
白沙細樂“中國音樂的活化石”,關于白沙細樂的歷史淵源,歷來有很多說法。由于年代久遠,資料匱乏,音樂的歷史就更顯得撲朔迷離。民間相傳白沙細樂是當年忽必烈贈送給納西族首領阿良(一說為木天王)的禮物之一。南宋理宗寶元年(1253)蒙古憲古憲宗命令其弟,也就是后來的元世祖忽必烈親征大理,納西首領阿良在剌巴江迎接蒙古大兵執禮甚恭。不久,忽必烈攻破大理,在揮師北還之際,為感謝阿良,封他為“茶罕章管民管”,并且還賜予阿良大量禮物。其中,就包括半隊樂工和一半樂譜。
關鍵字: 喇嘛教 木氏土司 玉龍雪山 規模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