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幾乎決定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小鎮
要介紹這個地方,首先就得讓我們翻開一段塵封的歷史!雖然常聽人說: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然而當我們真的直面史實時,卻會發現有許多實情是至今都諱莫如深的……故事還要追溯到71年前,當時中華民族真經歷著一次最慘痛的欺辱——^
公元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面對實力遠勝于我國的日寇,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而日寇更是憑借著空中和海上的優勢封鎖了我國所有的對外通道。并得意忘形地發出了“3個月之內滅亡中國”的叫囂……為了拯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際,國際反法西斯盟國以及云南20萬老弱婦幼(青壯年都從軍去了)以血肉之軀經過幾個月的拼死苦干, 1938年8月31日滇緬公路正式通車。這條堪稱“筑路史上奇跡”公路中國段的終點便是畹町,畹町與緬甸相連的那座簡陋的小橋——“畹町橋”也成為當時我國與國際聯系的唯一陸路交通要道。(另有一條美國開辟的空中通道“駝峰航線”那是題外話)——
就因為有了這座橋和這條路,美國支援中國的一萬余輛載重卡車從這兒滿載戰略物資駛向內地而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戰,當時中國沒有這么多會開車的,于是光經過這座橋回國參加抗戰的華僑駕駛員就達2300余人;就因為有了這座橋和這條路,美國援華的“飛虎隊”所需的各種機械零配件及大量的汽油等戰略物資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從此結束了中國軍隊沒有空中支援的尷尬局面同時也結束了日寇飛機在中華領空狂轟濫炸的肆意妄為……也因為有了這座橋和這條路,畹町也成了中美英三國盟軍反法西斯的大本營,物資的集散地,每天有成百上千輛軍車從這里將物資運往內地,幾十萬中國遠征軍從這里出入國境打擊日寇……
而對于日寇來說這座橋和這條路卻是致命的:因為有了這條“輸血管”,原計劃要完全靠正面戰場打敗中國人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日寇被迫作出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即:同時進攻南洋諸國,妄圖用迂回包圍的辦法來滅亡中國。于是就有了后來的“太平洋戰爭”——回顧歷史,這實際上是日寇“自掘墳墓”的蠢事!然而在當時,日寇本國戰爭資源日益匱乏而在中國戰場上又不能速戰速決的情況下,日寇不得不采取的戰略方針。
為保滇緬公路暢通,1942年3月8日,中國派出10萬遠征軍將士,跨越畹町橋出境與日軍作戰。由于誤入“野人山”,后雖經英美軍隊大力營救,最后僅有不到4萬人回到國內,師長戴安瀾將軍戰死。
這里也是中國軍隊最早成建制(整團、整師)殲滅日寇的地方。當時最大快人心的是——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下令:俘獲的日寇只需進行最簡單的審訊——凡曾經參加過侵華戰爭的,一律活埋!
這里也是中國軍隊最先將日寇逐出國門的地方。1945年1月20日,中國軍隊在此大敗日寇將其殘部逐出畹町橋,并在此舉行了隆重的國土光復儀式,首開光復國土之先河。(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歷史:日本正式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我國正式在南京舉行受降儀式是1945年9月9日)。
畹町——這個邊陲小鎮從此在世界歷史地圖上占有了聲名顯赫的一席之地。被后人評介為:“國際反法西斯之見證,拯救中華民族的圣地”——這絕對不是在下的肆意妄斷,而是高高聳立在橋畔的中共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委員會宣傳部的大標語上如是說——
關鍵字: 畹町橋 自掘墳墓 遠征軍 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