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印象
從大理乘車盤旋了4個多小時,終于來到了海拔2400多米的古城麗江,拖著行李在漆黑的山路上向賓館走去,由于高原反應,有些氣喘吁吁,南方的濕冷天氣本來就讓來自北方的我吃不消,這個叫文昌苑的酒店,大冬天的空調還吹冷風,真是見鬼!為了這么個古城往返八個多小時,值嗎?一邊抱怨著,我一邊鉆進了冰涼的被窩。
早上導游叫我們起程時,真想在賓館里休息一天算了,被大伙拖著,我走進了古城,站在一個能眺望古城全景的地方,哇!好美!先前的不快馬上一掃而空,古老的小城屋檐重疊,鱗次櫛比,錯落有至,像一幅江南的水墨畫,好一個高原姑蘇,怪不得人家說這里是“青山不墨千重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順著石階走下去,沿途的一爿爿小旅館,或者更準確地說應該叫客棧吧,門上都纂刻著納西族的象形文字,這里是納西族的聚居地,也是唯一至今仍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茶馬古道,一派復古之風,聽說這里是拍攝《一米陽光》的地方,雖然沒有看過,但可以感受到那里輕風儒雅的氛圍。
古城的街道貫穿著一條小溪,也是古城的生命之泉,她順玉龍雪山而下,清澈的泉水分三股主流穿城而過,在城區又變幻無數支流,穿街走巷、入院過墻,流遍千家萬戶。這里的小路百轉千回,很容易迷路,但只要順著泉水走,總會找到。古城的泉水富有音韻,古城游蕩著天籟的靈魂。遠遠的玉龍雪山頂著皚皚雪峰,仿佛一個慈祥的母親,保佑著這方凈土。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說的可能就是這里吧。
這里的人們很有環保意識,保護著這里的泉水不被污染,致使這條小溪至今清澈見底,女人們淘米做飯,只需在門前繞過的小溪里一舀即可,河里的鱒魚也悠然自得地逆流而游,據說,泉里的鱒魚被當地奉為圣物是不準食用的,也是不準在這條泉水里洗衣滌物的,否則將會受到懲罰,相傳當年馬幫之間為了爭奪,經常在河水里投毒,人們只要看見河里的鱒魚游著,就證明這水可以飲用,這條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而且納西族人很聰明,這里的四方街就是當年的貿易市場,人們經營一天后,街道很臟,人們就利用這溪水用木板擋住沖刷街道,第二天人們又可以在干凈的街道上擺攤賣貨了,所以,這里是不用請清潔工人的。走在光潔的石板路上,驚嘆這里的石路竟是彩色的,原來,這些用來鋪路的五彩石,歷經了千年的風霜,已經被磨礪得多彩繽紛了,走在上面,耳畔里仿佛聽到馬幫的馬鈴聲,依稀看到了當年馬幫的滄桑故事。
麗江在古代是個富有的地方,盛產銀器,就連徐霞客游覽過這里,都感嘆這里土司的富足,“宮室之麗擬于王者”就是對土司府的評價。導游小姐讓我們找一找古城的“門”在哪里,我們四下張望不得其解,導游一笑,解釋說麗江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因為世襲統治者姓木,如筑城墻,則為困字,不吉利,這也印證了納西族是比較開放的民族。導游李小姐也是納西族人,很熱情實在,教給我們識別銀器真偽純度的方法,我也買了一只當地產的刻有納西東巴文字的純銀手鐲,留作紀念,上面刻著東巴文字,意思是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欣然接受納西人的祝福。
關鍵字: 麗江古城 四方街 悠然自得 玉龍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