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蝴蝶泉
大理蝴蝶泉
蝴蝶泉在大理市周城村北、蒼山云弄峰下的神摩山麓。面積約 50 平方米,深約 4 米 , 掩隱在一片綠樹叢中。蝴蝶泉為一圓形泉池,泉水清澈,泉底鋪著鵝卵石,水從白沙中涌出,不時冒著氣泡。泉池周圍有大理石欄板,西部泉壁上方的三塊大理石上,有郭沫若手書“蝴蝶泉”三個大字。
泉池周圍古木參天,濃蔭匝地,約有數百畝。泉池西北角有一棵蒼勁的夜合歡古樹,枝葉婆娑,樹蔭遮天蔽日,橫跨泉上,因花形似蝶被人們稱為“蝴蝶樹”。每年農歷四月間開花,花形如蝴蝶。開花時,釋放出花蜜,蒼洱之間的蝴蝶成群來此聚匯,翻飛起舞,熱鬧非常。最奇的是萬千彩蝶交尾相銜,倒掛橫于泉上的蝴蝶樹上,形成無數蝶串,垂至水面,五彩繽紛,蔚為壯觀,成為蝴蝶奇觀。 最盛之期在農歷四月十五日前后,所以農歷四月十五日被定為“蝴蝶會”。這一天,當地和附近的群眾,特別是男女青年,結伴來此觀蝶、跳舞對歌、談情說愛,年復一年,形成了蝶聚人匯的盛況。
蝴蝶泉奇景盛會古已有之,始自何時,難以考證,但是,至明代已聞名遐邇則是無疑的。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說:“蝴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崇禎十二年(公元 1639 年)他在考察蝴蝶泉后,在其《滇游日記》中記載了當時的親見,這就是現在巨碑背面的那段文字:“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蝴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游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每年四月十五的蝴蝶會,是白族人民為了紀念投泉殉情而死的霞郎和雯姑的傳統盛會。相傳在蒼山云弄峰下的羊角村,居住著一位如花似玉,心靈手巧的白族姑娘雯姑,三月三朝山會上與英俊善良的青年獵人霞郎一見鐘情,并訂終身。后來雯姑被白王搶進宮,霞郎深夜只身潛入白王宮,救出雯姑。她倆剛逃出不久就被白王的追兵趕上。因寡下敵眾,雙雙投入無底潭,只聽一聲巨響,狂風大作,雷電轟鳴,嚇得 追兵慌忙逃走。轉眼間風停雨住,月光如銀,一對大彩蝶破水飛出無底潭,一片朝霞染紅了天空,引來了成 千上萬的蝴碟圍繞水潭翩翩飛舞。這天正是四月十五,從此人們就把無底潭改名為蝴蝶泉,把四月十 五就定為蝴蝶會。
蝴蝶泉流出的水,清涼甘甜,沁人心脾。泉水中富含礦物質,有益于人體健康。掬一捧嘗一嘗,當地有諺語說:“喝點蝶泉水,夠你萬年醉。”如果以水洗面,可使你亮麗神爽。
蝴蝶泉公園中修建了蝴蝶館、八角亭、大月牙池、詠蝶碑、徐霞客石雕像、望海亭、山門等旅游景點的新建筑物。蝴蝶館內珍藏著許多蝴蝶標本,登上半山腰,還可在望海樓上觀賞洱海,景致極佳。
蝴蝶泉距大理市區 40 公里,可乘旅游專線車或麗江方向客運班車。
關鍵字: 周城村 大理 無底潭 蝴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