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行大理大有道理
大理,一個與神仙哥哥段譽和神仙姐姐王語嫣有關的浪漫的地方;一個藏有六脈神劍絕技的神秘“大理國”;一個幾乎每個去云南的游客都會到此一游的小城。然而,真正的大理并不是跟著旅行團到那些常規景點參觀所能體會到的,不坐索道上蒼山,只在城里遠遠地跟她打個招呼;不坐船享受洱海,只在碼頭邊給她一個飛吻;不買門票進三塔公園,只在門口拍了兩張立此存照;也沒有在洋人街看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我們看到的大理是另一副樣子。大理,不只是滇西北旅行線上的中轉站,而是大有道理。
從那個最著名的唐朝開始就被稱作“南詔”的大理,現在還是活在千年前的歷史里,有些特別的人和地方并沒有真正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任你建再多的高樓,修再多的機場也沒辦法動搖,似乎那些人一生都活在自給自足的世界中。
火車上認識的三位先生用六個小時改變了我原本以為大理只是滇西北旅行線上又一個新興中轉站的蠢想法。
陳先生的表述方式是情感號召式?他給了我們有寶石般果實的石榴和好味道的云腿月餅,加上他偏要和陌生人說話的熱情嘴巴,讓你無法拒絕的開始關于大理的再認識;
宋先生的方法是理性說明式,他會告訴你白族人的多神崇拜和雞足山的佛教淵源,將軍洞里李宓的故事,有什么理由不跟著一路聽下去?
而土生土長的文先生本身就是大理鮮活的代表?有高原太陽曬出來的黑臉堂?這樣的人才知道古城里哪
家鋪子的地方菜最地道。
南詔的白族教堂
大理的城里可以被稱作名符其實的圍城,我們也沒在著名的城墻外拍照留念,倒是發現了古風猶存的中國銀行。這處背靠洋人街的中國銀行,銘牌上赫然寫著“南詔支行”的名頭。說到這里,還真得感謝金庸老先生對我們關于大理歷史的啟蒙教育。
沿著人民路往下走,有好幾條向右拐的小巷子,其中有一條通向那座非典型性天主教堂。從巷口往里看,是一座典型的教堂,因為它有教堂最顯著的標志——十字架。而當你走到門口去再看時,那又是一座典型的白族風格的房子。走進去發現原來教堂處在一間學校的范圍內,有讀書聲和看門狗叫聲交雜。因為是上課時間,我們入不得廳內觀賞,所以關于教堂內的景象也只能通過外面精美的雕欄漆畫來揣測。同伴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在看到教堂全景的那一刻,她跟我說“perfect”。
逛古城:越來越覺得被安排成旅游團景點的老房子在逐漸失去著什么,是生活的自然、恬淡的態度,還是柴米油鹽的味道?大理也不例外,活生生的老房子都藏在臨街的門面房后面,沒有名沒有姓,不賣可樂和薯條。我們在古城里上上下下鉆了好幾圈,看到了全部用石頭砌成的老房子,還有隱在兩個大屋之間的小門臉兒,屋頂上鮮花盛放。
城外的白族本主節
城外是洱海和蒼山的天下。洱海上隨風起浪,很不平靜,蒼山也是霧茫茫一片,看不真切。所幸的是,我們遇
見了洱海邊北才村一年一度的本主節。這條村的入口就在2路公交車的終點站,雖然我們也不明白這村的本主是誰,但還是興趣飽滿地跟著一群群著藍布衫的村民一直往里走。一路走過賣糖果蜜餞、賣衣帽鞋襪、賣豬肉豬血的小攤。越走路越窄,香火味越重,人挨著人。我們兩個看起來明顯的異類偶爾也會被人盯上看幾眼,尤其在同伴對著豬血拍照時。不過大體上,還是沒太引起注意,村民們見怪不怪的態度讓我很是欽佩。
北才村的“洱水神祠”坐落在進村小道盡頭處,外面看類似普通的白族民居,大門正中有一照壁擋前,照壁后是燒香處,面對著本村之主“段赤城”的祠堂。穿著民族服裝的白族老太在院子里圍成一個圈,疊火紙分香燭,不大的院子里燒香的燒香,祭祀的祭祀,還不時有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祠堂外的人們也沒閑著,各種貨攤擠在祠堂周圍,人頭涌動,好不熱鬧,遠遠的開闊處還有一群白族婦女在舉行著什么誦經儀式。
關鍵字: 大理 本主節 洱海 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