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阿里山
到臺北剛住了三四天,就覺得煩了。臺灣的表弟看出我的煩躁,便問我想到臺灣的什么地方去游玩。說實話,我對臺灣并不了解,只記得上學時唱過一首歌,歌詞是“臺灣島我的故鄉,多美麗的地方。阿里山森林,一望無邊,深向大海洋”。還有就是人所共知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表弟說,好!帶你去看看如水的姑娘,秀美的阿里山!那是一個夏日,表弟拿著“阿里山游覽圖”按圖索驥,以作環山之游。阿里山最多的就是樹,又高又大,濃蔭覆地,枝葉參天。出門時,我披了件夾克,夏季的臺灣還有這等涼爽之處!山上隨處可見流泉,有的匹煉橫空,響如奔雷。有的千絲萬縷,細若垂洙,其色晶瑩。這幾天山上曾下過幾場陣雨,經過幾番洗禮的阿里山,山容水態,覺得分外撩人。第一處名勝是姊妹潭。妹妹小些,姐姐可就大得多了。潭水深碧,清可見底,有亭翼然,在水中央,一條未經雕飾的小木橋在水面上。我們走進亭中小憩,四周無人,靜靜地。表弟說:“山中不聞人聲,也還罷了。怎么連鳥聲也聽不到;難道鳥也怕冷,都躲在窩中睡覺?”我答:“山鳥生性疏懶,就像高人隱士,雖有客自遠方,大概亦懶得逢迎;你若有心,何不學上幾聲鳥叫,告訴它們,有客來自北京,速來迎接,休要冷落了客人。”他聽我這樣說馬上嘬口為聲學起了鳥叫,說也奇怪,不多時山林遠處果然回了幾聲嬌啼。表弟不住地用口哨挑逗,山林密處,遠遠近近的也鳴聲四起。一時亭中林表,巧舌如簧、賣弄清脆。把一個寧靜的姊妹潭鬧得像三春麗日,柳浪翻風的蘇堤,又像是桃花盛時,百鳥爭鳴的春塢。吹累了,也聽夠了。又往前走,走走停停的,從早晨一直玩到下午三點多,連午飯也沒吃,還淋了一陣雨。回到住所,累得我倒在床上就睡了。晚上八點,出去吃了頓沙茶火鍋。表弟說:“明早四點出發,去看日出,到時服務生會來叫醒兒。”第二天早上三點半,服務生果然來叫醒兒,而且聲音很大。我開門出去,讓他們別再喊了,免得影響其他客人。服務生說:“所有住在這里的客人,都準備看日出的。”果然,聽到喊聲各屋的燈都亮了。匆匆漱洗,輕輕地出門,大家奔向“祝山峰”,此時剛凌晨四點,腳下的路、兩旁的山都是黑黑的。天上繁星點點,地面人影憧憧,風在林梢,水流澗底,良夜無聲,好風似水。也不知走了多久,忽然幾聲遠寺的鐘聲送入耳鼓。曙光隱現,天色已是拂曉時分。同路人都加快了腳步,總算在日出前趕到祝山峰頭。來到觀日臺時,仍然天容如墨,只是東方云星隙縫間透出金黃的色彩。那遠處起伏的峰巒,只見輪廊。山上真冷,我穿上表弟的厚皮衣,仍有瑟瑟之感。觀日樓上、觀日臺中都是人,滿滿的。大家都在等待那一幕“日出奇觀”。剎那間,黑云漸漸繁星漸隱,東方的“五彩線條”漸濃、漸亮……等到那一輪朱曦披著淡粉色的浮云照耀阿里山時,如同用彩筆把群峰這幅“潑墨山水”烘染得金碧輝煌。下山的路上,表弟有些意猶未盡。我說到此為止,恰到好處。山有未盡之游,心有未盡之意。日后回味時,保留那“未盡”的憧憬,會更有趣味。只是沒見到如水的阿里山姑娘……我們與青山留個后約:待到中華一統時,再來故地重游,以酬當年舊夢!!
關鍵字: 臺灣島 臺灣阿里山 大海洋 故鄉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