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位于首都南城中軸線上的天橋地區,背靠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面對現代化的天橋劇場, 具有特殊的文化環境。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本館曾先后被中央宣傳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組委會命名為“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自1995年起被連續評為“北京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1996年,被評為“全國先進科普工作集體和“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先進單位;1996年和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先進單位。
北京自然博物館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8,000平方米。由香港實業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資500萬元興建的標本樓“田家炳樓,總面積達3600平方米,是國內同類館中規模最大、設備最好、功能最全、使用價值最高的標本館,92年落成并啟用。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館藏標本約20余萬件,其中有相當數量為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動物植物標本,還擁有一定數量的模式標本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珍貴標本,許多標本在國內、國際上都堪稱孤品,包括世界聞名的古黃河象頭骨化石、長26米的巨型馬門溪龍、世界上最早鳥類之一 的三塔中國鳥以及完整的整窩恐龍蛋化石等。館內還收藏著世界各國友好人士贈送給我國國家領導人的部分禮品標本,如科摩羅總統訪華時贈送給江澤民同志的珍貴的拉蒂邁魚(矛尾魚)標本、早年越南胡志明送給毛澤東的亞洲象標本、朱德轉送的鱷魚標本等各類禮品標本。其中比較珍貴的還有澳大利亞贈送我國的恐鳥骨骼標本,這種地球上最大的鳥已經于1885年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滅絕,而這件標本也是保存在我國的唯一的恐鳥標本。
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四個大型基本陳列:古生物陳列(古爬行動物廳、古哺乳動物廳、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廳、無脊椎動物的繁榮廳)、植物陳列(綠色家園廳)、動物陳列(動物人類的朋友廳,動物的奧秘廳)、人類陳列(人之由來廳)。這四個陳列構筑起一個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并以生物進化為主線,以生物多樣性為主要展示內容,向觀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館內還設有幾個專題展館,如“人體真奇妙、“水生生物館、“恐龍世界等,以及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新開辟的互動式探索自然奧秘的科普教育活動場所探索角。同時,本館每年都會推出若干個臨時性展覽各種臨時性專題展覽,影響較大的包括“優生優育、“人與生物圈、“香港自然風光、“人體真奇妙以及連續12年推出的“動物生肖展覽等,其中青春期教育展覽“男孩女孩展覽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最佳活動 獎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最佳活動創意 獎。目前博物館常年還保持12個優秀展覽在全國各地巡回展出。近年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專業展覽曾多次走出國門,如“中國恐龍展曾先后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瑞典、芬蘭、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展出。從1977年開始,還先后引進過“澳大利亞特有動物、法國“性的自然史、臺灣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鯨的故事等展覽,1997年還與香港海洋公園聯合舉辦過“白鰭豚 展覽。
北京自然博物館還憑借雄厚的展覽設計、策劃能力先后幫助國內多個省份和自治區建立陳列館,如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和王府井東方廣場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深圳仙湖植物園的深圳古生物博物館、吉林省的長白山自然博物館、福建省的武夷山自然博物館、廣西柳州的白蓮洞洞穴博物館、黑龍江地礦博物館、湖北省武漢地質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海南三亞古生物博物館等,其中,為新疆吐魯番設計和施工制作的新疆吐魯番巨犀化石陳列館,是我國西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座自然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擁有一支科學態度嚴謹、朝氣蓬勃的科研隊伍。1986年,以該館生態研究室為基礎,在大興南海子建立的麋鹿研究生態實驗中心引進英國的麋鹿種群成功,即現今的“麋鹿研究中心。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北京自然博物館每年完成20多項科研課題,其中1992年1997年中,全館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6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個、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萌芽計劃基金項目1個,有4名中青年科學工作者入選“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1977年和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館先后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對新疆天山托木爾峰的聯合科學考查,陳紹
關鍵字: 北京市 博物館 古生物 天壇公園 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