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寺
自法海寺北行十余里的連綿山脈上,有一座東連八大處,北靠掛甲塔、西接克勤峪與三山相連的天泰山。在天泰山西側山腰向外探出的平臺上,座落著始建于明代的古剎慈善寺,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善寺釋道合一,兼揉民間諸神,格局別開生面,有24殿堂,100多間古建。寺內四眼泉水名聞四方,更有趣的是韋馱殿里,關羽、韋馱共處一殿,且關公安坐,韋馱怒立,而把彌勒佛請到寺外,另建一座殿供放。在別的寺院韋馱殿一般都是供奉彌勒佛、四大金剛。民間相傳,清順治皇帝出家在此,因而香火極盛。
慈善寺雖然深居山中,但它在歷史上曾引來眾多軍事將領,1921年至1924年間,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曾三次隱居天泰山慈善寺中,其間張作霖的代表楊宇霆、李景林、張學良,閻錫山的代表、段祺瑞的代表、孫中山的代表汪精衛、孔祥熙、徐謙、包括我黨的創始人李大釗等都曾到過慈善寺拜訪過馮玉祥。
如今,來慈善寺的游人都能看到蒼勁的摩崖石刻。它們分別是“真吃苦、“勤儉為寶、“耕讀、“淡泊、“靈境及“謙卦,均為馮玉祥隱居其間時親筆書寫,親自選擇地址和巖石,特請來當地石匠高手雕刻而成。
解放后,慈善寺塵封深山五十載,房屋坍塌,院落破敗。在市、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4月始,石景山區文化文物局克服重重困難進行了盡可能的搶救性修繕。當年,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視察慈善寺時驚嘆道:“真沒想到北京還有這樣一處彩繪和建筑等級如此之高的民間廟宇群,很有開發價值,市文物局一定要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慈善寺一期修繕工程已完工,現正在進行二期修繕工程,要以游覽自然景觀、展示歷史文化背景、突出文化內涵為主題,逐步建成集餐飲、住宿、旅游、娛樂為一體的綜合休閑度假勝地,真正成為西部綠色都市休閑旅游區中的亮點。
關鍵字: 歷史文化 彌勒佛 慈善寺 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