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古長城景區
古北口.古長城位于北京市密云縣古北口鎮與灤平縣巴克什鎮的交界處。關于古北口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為:古代這里稱“虎北口,因“古“虎諧音,后演變為“古北口。另一種說法是:古北口城北門的門楣上,鑲嵌有“古關二字的石匾,所以叫古北口。
據史書記載:古北口關城雄踞山頂之上,東至東關門,西到潮河川,南控大開嶺,北依高山尖。城周2.5公里,設東、北、南三門,并設守御千戶所。古北口關有城樓,城樓東、西各有敵臺一座,中為只通一車一卒的門洞,關門外有甕城。古北口附近順山勢向上修建的城墻及敵樓雖多已殘破,但險要之處城體保存完好,均為石砌城墻。
古北口古長城景區
萬壽山臥虎山綠色長城保護示范景區、古北口古鎮歷史文化保護景區、蟠龍山景區、西溝林場自然生態林保護景區及一個萬壽行宮休閑會所。
自然資源:
古北口鎮域以山地為背景,山脊上長城屹立,峭壁千仞;山下潮河蜿蜒平原闊,山水、長城相映,獨具特色,自然資源完好。
“四面環山,兩水中流成為古北口獨有的自然韻味。
生態資源:
古北口鎮位于北京市的上風上水地帶,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這里的潮河、湯河在春秋季清澈見底,含沙量極少匯入密云水庫,成為北京市人民的飲用水源之一。境內還有季節性小河東南關小河,冬春兩季多半干涸,夏秋雨多,匯聚成流。除以上三條河外,因山脈和河流寬裕,所以山泉水及地下水源也很豐富。古北口的地下水源多以山水和潮河的地下水為主,有豐富的溫泉、礦泉資源。 古北口植被繁多,除自然生長的灌木叢還有大片的風景林及經濟林。
歷史文化資源:
古北口鎮地勢險要,是中原地區通往松遼平原和蒙古高原的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歷史沿革年代十分久遠。正因如此,這里文物古跡甚多,其中以古北口長城為最。古北口長城是包括司馬臺長城在內的集蟠龍山長城、臥虎山長城、五里陀長城的全長15,523米的古長城,它不僅有層層設防的古北雄關扼守其沖,不僅形勢險要,而且構思精巧、敵樓密集,形態多樣。
古北口地區不僅關口歷史地位高,戰事頻繁,而且由于歷史悠久,自古就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也留下了許多人文景觀,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民間習俗。現存人文景觀除了古御道、楊令公祠、古北口抗日陣亡將士墓、古北口保衛戰紀念碑和烈士墓碑,還有七郎墳、呂祖廟、清真寺、戲樓、藥王廟、玉皇廟、財神廟等等。每逢節日,這里有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民間花會及廟會習俗。
不可多得的人文資源:
古北口鎮歷史悠久、古樸自然、民風醇厚,千年來形成了獨具韻味的古鎮人文環境。人與歷史相融、人與自然相融、人與古跡相融,形成了古鎮濃郁、閑適、靈動的生活氣息和韻致。
土地綜合利用資源:古北口總面積8400公頃,其中耕地521.4公頃,林地6581.4公頃,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為林地、耕地、園地。其中林地占總面積的78.38%,其中位于各景區外圍的山林正有計劃的改造成為步行路游覽區,種植柿、板粟等經濟作物的經濟林,將作為未來農業游覽觀光區,而果園、魚塘也正在發展游客采摘與垂釣旅游項目并建設相配套的旅游設施,處處是自然,處處有景觀的土地綜合利用模式已初步形成。
關鍵字: 北京市 臥虎山 歷史文化 古北口鎮 經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