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動物園
同時,毛主席、朱德委員長等國家領導也將國內 外贈送的如亞洲象、猞猁、長臂猿、黑熊、大耳羊、麋鹿、 印度犀等珍貴動物轉送給動物園飼養展出。1952年,中共中央辦 公廳將毛澤東、朱德、任弼時同志在戰爭年代騎過的馬“菊花青、 “大紅騾、“鐵青馬送給動物園飼養展覽,并將三匹戰馬的 歷史資料轉給動物園展覽宣傳。
1951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薛子正秘書長對公園工作指示: 西郊公園有發展前途,宜建設為大規模的動物園。有機會可派人 去蘇聯及東歐各民主國家參觀,吸取經驗,以擴充首都動物園。 l952年1l月5日,西郊公園首次派出以西郊公園主任為隊長的5人 訪問團,到蘇聯、波蘭及東歐國家的動物園參觀學習,歷時三個 月。同時帶去華南虎、豹、棕熊、恒河猴、蟒、金雞、銀雞、鸚 鵡等30余只動物作為交換,從而開始建立國際間動物交換關系。 1953年2月,蘇聯中央動物處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萊比錫動物園 首批交換的動物到園,共有10余種48只。其中白熊、白狐、美洲 獅、斑鬣狗、黃禿鷲均為國內首次飼養展出的珍稀動物。這之后, 又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及朝鮮、 越南開展了廣泛的動物交換。后又與日本、緬甸、印度、印度尼 西亞等國建立國際間動物交換關系。
對動物的飼養、管理,是在調研、探索及學習國外先進經驗 中逐步向科學化、系統化發展。50年代初,聘請了北京農業大學 獸醫專修科的教師任獸醫顧問,后又聘請留美獸醫博士黃逢坤任 顧問。1951年后,又有北京大學、北京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四 川大學分配的15名大學生來園對野生動物的飼料、飼養管理進行 初步的科學試驗和探索。
1954年6月,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市園 林處聘請蘇聯莫斯科動物園主任和獸醫二人來園講學,傳授經驗, 舉辦為期33天的動物管理訓練班,本園有14人參加。1956年4月, 園內成立科學研究工作組,以珍貴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黑天鵝、 丹頂鶴等動物的繁殖為重點研究課題。1960年,成立由在京各有 關單位專家組成的北京動物園科學技術委員會。共計67人,其中 本園有21人。由于重視科學飼養動物,加強管理,重視對動物疾 病的預防和治療,使不少珍稀野生動物很快適應人工飼養環境, 并達到繁殖。50年代繁殖的珍稀動物有東北虎、紫貂、金貓、綠 孔雀、非洲獅、水獺、河馬、鴯鹋、斑馬、白馬雞等。在科普宣 傳工作中,除利用動物說明牌、宣傳櫥窗普及野生動物知識外, 還編印《東北虎》、《水禽》兩本小叢書,繪制導游圖和游覽圖等。
關鍵字: 動物園 委員會 試驗場 飼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