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四射的五大故宮集千百年歷史的精華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在這個意義上說,故宮屬于世界。從財產所有權的角度來看,故宮是巨大的不動產,從旅游的角度來看,它又是游客們心目中永久的凈土。總之,不僅是京城的故宮還是南京故宮,沈陽故宮等,在這里堪稱“寰宇之奇珍納盡有之,奢饒比天宮”。集千百年來歷史的精華于此,它們的魅力怎能不光芒四射...
北京故宮
故宮第一站:北京故宮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
故宮第二戰: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位于沈陽市沈河區。史稱盛京皇宮,始建于1625年,是后金和清初的皇宮,占地約6萬平方米。
與北京故宮相比,沈陽故宮建筑風格具有獨特的滿、蒙、藏特色。東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軍帳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點則是“宮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臺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區域,這是來源于滿族人喜居于臺崗之上的生活習慣。西路以及中路的東西二宮則是完全的漢式建筑。
南京故宮
故宮第三站:南京故宮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明朝初期的皇宮,在今中山路南北兩側。
南京故宮修建時注意了風水的問題, 以紫金山的富貴山為靠山,但是由于選址的局限,內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雖然采用了打入木樁,巨石鋪底, 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但日久之后仍然出現地基下沉的問題,宮內容易形成內澇,排水不易。同時宮城離外城過近,戰時不易防衛。
臺北故宮
故宮第四站: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又稱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一隅,原名中山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筑的宮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臺灣故宮博物院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韓國故宮
故宮第五站:韓國故宮
景福宮是朝鮮王朝(1392~1910年)時期韓國首爾(漢城)的五韓國故宮風景大宮之一,也是朝鮮王朝的正宮,它是朝鮮王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于1395年將原來高麗的首都遷移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具有500年歷史。中國古代《詩經》中曾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詩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因位于首爾北部,也叫“北闕”。景福宮是首爾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宮殿之一,是韓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政治中心。
關鍵字: 北京 歷史 故宮 沈陽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