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京十大長城嘆烽火豪情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
位于延慶縣境內,距市區60公里,沿八達嶺高速路可直達。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和明長城的杰出代表。
明弘治十八年(1505)八達嶺關城建成,嘉靖十八年(1539)重修八達嶺關城東門,嘉靖三十年(1551)在八達嶺關城西北三里建兵營,名岔道城,駐重兵防守,作為八達嶺的前哨陣地。萬歷十年(1582)重建關城西門,先后經歷了八十多年,將八達嶺長城建成城關相連、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防御體系。明代《長安客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
八達嶺長城是拱衛京師的門戶。從八達嶺至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名“關溝”。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長天,只見群山逶迤,峰巒疊嶂,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騰躍在萬古蒼茫之中。步入關溝,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地勢極為險要。古人有“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瓴,如窺井”,“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八達嶺長城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清代以來,八達嶺長城日漸荒廢,墻體、敵樓等已破爛不堪,建國后曾進行多次修繕。
八達嶺長城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第一位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后,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遼代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不到長城非好漢”,偉人毛澤東的一句名言,更給登臨萬里長城賦予了革命的浪漫主義精神和重大的人生意義。八達嶺長城自1952年向游人開放以來,迄今已經成功接待了1.3億中外游人。歷代的文人墨客為八達嶺留下了數不勝數的詩文,八達嶺地區的風土人情、建制沿革、戰爭戰役、歷史故事傳說以及與之有關的各類著述、書法、繪畫等,無不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頁,閃耀著燦爛的光輝。今天,雄偉的八達嶺長城不僅是重要的旅游勝地,也是我國各族人民以及全世界各國人民進行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紐帶和橋梁,更是中華民族留給全人類的歷史瑰寶。
提示:長城部分地段坡度很大,最好穿旅游鞋,女士不要穿高跟鞋,否則您只好爬行了。
周邊農家院:鐵鍋王農家院、上水磨
交通:
乘旅游專線車一小時可以到達。旅游專線車每天早晨在市區的前門樓東側、天安門廣場歷史博物館門前、崇文門路口東南角等地發車,車票價:往返36元/人。
前門(17路站)乘游1路,北京站東街(103路站)乘游2路,歷史博物館西門乘游2路支線,東大橋(28路站)乘游3路,西直門、動物園乘游4路,蘋果園乘游4路支線,前門西出租站乘游5路,安定門、前門乘游8路均可直達,車程只需40分鐘。
登八達嶺長城的最便宜的乘車方式:乘地鐵或公交到德勝門下車,乘919路公交汽車直達八達嶺長城腳下,普通車每人8元,空調車每人12元,5分鐘發一輛車,使用公交一卡通4折優惠。
從北京北站乘市郊鐵路s2線到達八達嶺站下車即到。
居庸關長城
位于昌平區境內,距北京城約60公里,八達嶺高速可直達。是萬里長城上著名的軍事古關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守衛京師的雄關險隘。居庸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元代時,居庸關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內蒙多倫)的重要交通大道。因皇帝經常過往,因而在關內設有行宮、寺院、花園等建筑。現存的云臺就是元代修建的過街塔臺基,當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時被毀。云臺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圖像和梵、藏、西夏、維、八思巴、漢等六種文字的經文,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是現存元代雕刻藝術的精美杰作。
居庸關在兩千余年的變遷中,為歷史留下了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為我們了解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的發展狀況展現了一幅壯美的畫卷。但是由于屢經烽火硝煙,多數建筑遭到破壞。為了使關城重現昔日雄姿,各級政府及文物部門遵照“有效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針,從1992年開始,完成了長城、敵樓、鋪房、烽燧和關城內外寺廟、糧倉、牌坊、書館等58座建筑的一期復建工程。又于2000年8月投資開始了二期復建工程,2002年4月竣工。在云臺與北城樓之間恢復了居庸古道和仿古一條街,美化了翠屏湖,完善了停車場、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健身等旅游配套服務設施。
周邊農家院:草詩堂觀光園、紅高粱山莊
交通:
市內乘919路公交車至居庸關下車即到。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位于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市區約70公里,由京順路到達懷柔向西北17公里即到。是集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風光于一體的旅游景區。慕田峪長城建于明朝,為開國皇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所筑,后經戚繼光完善而成,迄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的長城段之一,1983年修復開發,1988年4月正式對中外游人開放。先后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北京旅游世界之最”。1990年11月11日,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了“慕田峪長城”。
此段長城西接居庸關、八達嶺,東連古北口、金山嶺,蜿蜒騰躍在燕山群峰中,其走向都選擇在陡峭的山脊,不惜一切搶占制高點,在山顛、河谷、河口要路都設敵臺、敵樓,海拔最低處為486米,最高處上升到800多米,被長城專家稱為“危嶺雄關”。慕田峪長城開放段全長3000米,共建有敵樓、鋪房等26座,其構造有獨到之處,長城兩側均有垛口,垛口是長城除臺、樓、鋪房的最高處,形如齒,相向一致,大小一致,均勻而置,其主要軍事作用是臨高下視的掩體,也是張弓用箭,滾木檑石的地方。長城敵樓不分規模大小,均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有品字形或回字形通道,通道四周有箭窗,有的敵樓上還修有箭樓。慕田峪長城正關臺建筑獨特,雄關巍峨,下一洞門,上由三座空心敵臺連在一起,近視如關,遠視如城。正關臺以東的大角樓有長約1000米的內支城,支城上建有敵樓,人稱“禿尾巴邊”,外支城連于慕字十一臺。正關臺以西一段是“北京結”長城,有“箭扣”和“鷹飛倒仰”等長城景觀以及“北京結”長城險關田仙峪、珍珠泉、摩巖石刻等人文與自然景觀。
周邊景區:紅螺寺、雁棲湖、青龍峽
交通:
東直門乘916路公交車至懷柔會議中心,換乘藍色小巴即可到達。
自駕,京乘高速進懷柔城區延青春路西行奔慕田峪村方向。
司馬臺長城
司馬臺長城
位于密云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市區約120公里,從101國道或京承高速公路均可到達。是以明代長城為主體的歷史古跡旅游景區。司馬臺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加修于明隆慶至萬歷年間戚繼光任薊鎮總兵之時。隸屬明代“九鎮”中薊鎮古北口路所轄。1987年北京市政府對司馬臺長城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工程,1990年正式對游客開放。
司馬臺長城東起望京樓,西至后川口,全長5.7公里,敵樓35座(包括已毀水中樓一座),是萬里長城中敵樓比較稠密的一段,兩敵樓距離最近的不足20米。司馬臺長城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工程浩大,虎踞龍盤,氣勢非凡。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形態各異。城墻和敵樓建筑式樣繁多,保存比較完好,真實的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具有很高的軍事、建筑、藝術等多方面的科考價值。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經多次考察論證后指出“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臺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
司馬臺長城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霜雨雪洗禮,至今仍然較好的保存著明長城原貌,大量的文字磚群,技藝精湛的浮雕,完美的建筑工藝和長城磅礴飛舞的身軀,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歷史信息。司馬臺分東西兩線伸展蔓延,東線長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僅在2.7公里間,從海拔295米驟然升至986米,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從湖水中騰空飛起,直指云端。司馬臺長城對游客開放后,先后建立了索道、索橋、游船、登城快車、滑索等游樂游覽設施。自2002年以來,司馬臺長城每年都舉辦長城穿越活動,加之春季踏青等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交通:
東直門乘980、987、970路公交車京密專線至密云縣城下車,轉乘去司馬臺的小公共即到。
自駕,京承高速密云城東出口上101國道至溝河大橋右轉8公里。
古北口古長城
古北口古長城
古北口在北京市北面約125公里處,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隘,是北京通往內蒙古大草原的重要孔道,位于密云縣與河北省灤平縣之間。其背依盤龍、臥虎二山,南接青風、疊翠二嶺。潮河由北向南穿關而過。敵樓屹立在山巔,長城騰飛過潮河,似一條紐帶把兩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長城腳下的三座水門橫跨在潮河之上,古北口關城及其水門,使這里的長城更具特點。蟠龍山長城全長15公里,密布著84座敵樓,“將軍樓”和“二十四眼樓”是這段長城的建筑精華。
古北口自古就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曾因關西南有臥虎山而稱為“虎北口”。在唐代稱為“虎白口”,曾設東軍、北口二守護衛。五代時為戰場,宋代是使臣出遼必經之地。金代稱留斡嶺,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建鐵門關。元代為大都(北京)至上都(內蒙)的必經之地。明初在這里設立千戶所,以后又升格為古北口路,管轄附近的15個關口,派重兵嚴加把守。古北口一帶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年--559年)就修有長城,那是北齊政權從今大同市附近修到渤海長達1500公里長城的中間一段。不過那時的長城工程簡陋,墻體多用黃土夯筑,經過久遠年代的風雨剝蝕,如今已蹤跡難覓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古北口長城均為明代所修。
周邊景區: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司馬臺長城
交通:
在東直門或西直門乘坐前往灤平、承德的汽車,在古北口下;或在東直門直接乘坐前往密云縣的汽車,在密云汽車站下,并換成去古北口的中巴車。
乘火車,還可乘坐l677/8旅游專列,早上07:36從北京發車,中午11:03到達古北口。
自駕車,可從北京出發,出四元橋,沿京順路到枯柳樹環島,走密云方向,過牛欄山環島,沿101國道直行,經密云縣城、太師屯,即可到達古北口鎮。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
世人矚目的金山嶺長城是明長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于河北省灤平縣與北京市密云縣交界處。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薊鎮總兵官戚繼光、薊遼總督譚綸在徐達所建長城的基礎上續建、改建。
金山嶺長城西起龍嶺口,東止望京樓,全長10.5公里。沿線設有建筑各異的敵樓67座,烽燧二座,大小關隘五處,是現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長城,被專家稱之為明長城之精華。依山設險、憑水置塞,雄城起伏似鋼墻鐵壁。雕樓林立,如甲兵護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以其視野開闊,敵樓密集,建筑防御體系功能奇特而著稱于世。國家領導多次到此視察并給予了高度評價,“萬里長城,金山獨秀”多少專家無不為金山嶺長城的精美設計而發出由衷的贊嘆。
漫步于金山嶺長城之上,可見到船蓬頂、四角鉆天頂、八角藻井頂、穹窿頂等內部結構建筑形式各異的敵樓。軍事防御體系極強,設有障墻、戰臺、炮臺、了望臺、雷石孔、射孔、擋馬墻、支墻、圍戰墻等,層層設防,可謂固若金湯。登上金山嶺長城傾心感受古長城的壯美與雄渾,便可體會一個民族的偉大與豪邁。
交通:
北京六里橋、四惠東長途汽車站和承德火車站發北京或承德方向的長途車,巴克什營花樓溝下,轉乘小巴達金山嶺長城。
駕車從北京出發,沿101國道過古北口、經巴克什營到花樓溝即到。
黃花城水長城
黃花城水長城
北京黃花城水長城旅游區位于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境內,距北京市區65公里,懷柔區中心西北35公里。是以奇而著稱,以秀為特色,融山川、碧水、古長城為一體的旅游休閑勝地。
氣勢磅礴,盤旋于山脊之上,環繞在灝明湖畔,景色秀美壯觀。此處長城不僅是守衛京師的北大門,而且成為護衛明皇陵“十三陵”的重要門戶,是明長城的精華所在。“二絕”湖水將三段長城自然斷開,形成長城戲水、水沒古城垣的奇特景觀。也是京郊獨特的可近距離觸摸的“山間碧玉,水中長城”,而像黃花城三段長城入水的景觀在國內確是絕無僅有。有詩云:城抱碧波漣,水沒古城垣;城水相呼應,壯美自悠然。
“三絕”明代板栗園,古樹盤根錯節,形態各異。那巨龍戲珠之軀和撐掩蒼天之冠,令人嘬舌贊不絕口。明代守城將士三分守邊,七分墾種,他們辛勤勞動栽培了大明板栗,如此大面積的古栗園,雖飽經風霜,但仍根深葉茂。可謂京郊獨一無二的人文奇觀。有詩贊曰:古栗蒼蒼滿坡生,歷經風雨仍從容;不吝獻出豐碩果,顆粒飽滿譽滿城。
過木橋、涉小溪、跨怪石、沿古道,上行可達黑龍潭。途中,龍尾洞、紫翠峰、醉女山、石浪谷、情人峰、三珠連潭等自然景觀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可謂“東連渤海仙源古、西映居庸紫翠重”。
古城敵臺入云端,一泓碧水抱石垣;古栗根深枝葉茂,水城山色一洞天。黃花城水長城旅游區以它那古樸的情懷、獨有的魅力,迎接著四方友人和八方來客。
交通:
從東直門乘916路到懷柔國際會議中心,換乘“懷柔--西水峪”中巴到終點站西水峪,即到黃花城水長城旅游區。
昌平長陵路口乘“昌平--九渡河專線”至九渡河加油站下車,轉乘“懷柔--西水峪”的藍色中巴直達終點站西水峪,即到黃花城水長城旅游區。
八達嶺水關長城
水關長城
關溝里走,關溝里過,八達嶺水關長城就坐落在關溝的重山峻嶺中。景區特色為古代軍事防御工程,為防御外寇入侵,以水據敵,形成關口,是古代戰場上罕見的古代建筑,水關長城也因此而得名。如果您喜歡爬長城,那么這段以險峻著稱長城則不可不去。水關長城修建于明代,是八達嶺長城中保存最精固的一段。正關箭樓高15.63米,平均寬度12米,城墻用青石條磚依山而筑,當年山東、四川工匠修建時的界碑如今還依稀可見。山坡奇峰怪石、險峻陡峭,登上長城極目遠眺,萬里長城猶如一條巨龍,飛舞在秋意盎然的山嶺間。
周邊景區:八達嶺長城、居庸關長城
交通:
德勝門乘919路車到八達嶺,換乘小巴到石佛寺。
鹿皮關長城
鹿皮關長城
鹿皮關長城位于密云縣城北部25公里處。此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它北通河北省的豐寧縣,在西北與懷柔縣接壤。白河便流經鹿皮關下,關近河流,絕對是易守難攻,這是古人利用地理環境以御敵的絕好方法。除了關口,明長城從白河東西兩山的頂部直插谷底,是不是就更加萬無一失了呢?沒錯,而鹿皮關就在白河的西岸邊,口門較小,僅容一人一騎通過,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險。
鹿皮關關門東西兩側懸崖峭壁,山色似鹿皮斑紋,鹿皮關由此而得名。
周邊農家院:鄉村新居、鐵英農家院
箭扣長城
箭扣長城
特色推薦:北京十大長城
箭扣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這里長城多修于險峰斷崖之上,雄奇峻峭,氣勢恢宏,走勢極富變化和韻律。位于懷柔縣渤海鎮珍珠泉村西北。這里是一處山勢極為險峻的地段,長城的走勢富于變化和韻律,有建在海拔1000多米山頂的“牛犄角邊”,建在刀削一般的山峰上的“鷹飛倒仰”和“箭扣”長城。從龍潭大壩山澗向左,可直達著名的箭扣和鷹飛倒仰,在前進中可體會到登臨長城的驚險!
周邊農家院:一渡河農家院、得悅泉休閑苑
交通
東直門乘916路到懷柔,換乘去慕田峪方向的中巴到辛營,再換小巴到珍珠泉。自駕車:東直門(京順路)-懷柔開放路環島-雁棲范各莊環島左行-神堂峪-蓮花池-八道河-箭扣長城。
關鍵字: 八達嶺長城 北京 延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