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东北熟女BBWBBW喷水,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家庭影院vr大片,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无码

客(ke)服(fu)電(dian)話:400-099-2065

旅游產品分類

北京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 華北旅游 > 北京旅游 > 京城古跡

玩轉北京五大壇了解皇家祭祀文化

新疆旅行網  時間:09-08  來源:  作者:
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是北京有名的五大壇,在地圖上只是相距甚遠的五個點,卻都是古都北京“皇家祭祀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五壇呈對稱分布在紫禁城(故宮)的東南西北,日壇在東、月壇在西、地壇在北、天壇在南偏東、先農壇在南偏西。 天壇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市中心3公里,位于北京正陽門東南方向,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總面積273萬平方米。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天壇 天壇的最佳旅游時間應該是春秋兩季。這是因為天壇的綠化主要是草,在夏天不能提供足夠的遮陽,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容易中暑;如果冬天去又太過于冷清。但冬天去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利用這個冷清的時段好好體會天壇那些聲學建筑物(三音石、回音壁等)的效果。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北京即建有“沮澤”,是統治者郊祀并兼游獵的處所。金時對“南郊壇在豐宜門外”、“冬至日合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于圜丘”,均有明確記載。元朝的郊壇在元大都麗正門東南七里,壇為三層圓形石臺,壇區占地20萬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歷代郊壇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于永樂四年(1406 年)開始營建宮殿城池。同時,在南郊興建郊廟,歷時14年(1420年)建成,初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朱厚(驄)注熜:此字應是“火”字邊,需單造。改天地合祀為分祀。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清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筑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改、擴建及修繕。天壇終于形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朗風貌。 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墻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筑集中于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接兩壇的的軸線,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臺,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它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漫長的道路。圜丘壇建筑群位于中軸線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圜丘壇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壇位于中軸線的北端,主體建筑即祈年殿,壇中還有祈年門、皇乾殿、東西配殿、燔柴爐、瘞坎、磚門等建筑,附屬建筑有七十二連房、神廚、宰牲亭等。圜丘壇、祈谷壇的附屬建筑多在其東,這種布局使天壇西部壇域開闊。內壇西天門內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環繞的宮城,名“齋宮”,是皇帝祭祀把前“齋戒”期間居住的宮室。 天壇古松柏及古槐3600多株,多植于明清兩代,少數為元代種植。大片常綠樹木營造出的廣袤蒼茫的氛圍,形成天壇獨特的園林意境。每年4月中旬可到天壇公園賞丁香花。 天壇古松柏 天壇收藏文物逾萬件,多與祭祀有關,禮器、樂器占據相當大比例,分別陳列在皇穹宇祭天文物展覽、祈年殿歷史原貌恢復展覽、祈年殿西配殿祭天禮儀館展覽、祈年殿東配殿祭天樂舞館展覽當中。 主要景點 圜丘:是圜丘壇的主體建筑,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神壇。圜丘為3層圓形漢白玉須彌坐石,各層壇面具墁以艾葉青石,環以漢白玉圍欄,上層壇中心有天心石,也稱“太極石”。 皇穹宇:是存貯祭天正位及配位、從祀位神版的場所,又稱天庫。有正殿、配殿、圍垣及券門等。正殿為供奉皇天上帝及配祀諸神位之處。 祈年殿:是一座木結構圓攢尖頂三重藍色琉璃瓦檐建筑,是清王朝舉行祈谷典禮的神殿,是祈谷壇的中心建筑。 齋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前在天壇內舉行齋戒儀式的宮殿,有皇帝居住的寢宮、舉行活動的無梁殿及宮門、鐘樓、值房、膳房、河廊等建筑。 門票:旺季15元(聯票35元),淡季10元(聯票30元),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優待證游覽公園免收門票費(不含園中園,大型活動期間除外),殘疾人免收門票 地址: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天橋東側 交通路線:乘公交2、6、7、17、20、25、34、35、36、39、43、53、69、71、105、106、110、116、120、122、504、525、610、684、685、687、707、723、729、743、800、803、814、826、958、快速公交1線、特3、運通102路天壇站;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 地壇 北京地壇,又名方澤壇,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夏至”日祭祀地皇神祗的地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壇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命名為方澤壇,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改名為地壇。清代多次進行擴充和改建,乾隆年間曾改建了主體建筑方澤壇和皇祇室,形成現在的形制。 俯瞰地壇 地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是明朝、清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場所,是我國規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壇。明清兩朝共有14位皇帝連續381年在此祭地,直到1912年清皇朝被推翻而告終。1925年地壇被辟作京兆公園向巿民開放。1926年后,園內屢駐軍隊,逐漸荒廢,1938年侵華日軍修建西郊飛機場,將征地內居民遷移到地壇居住,地壇遂停止開放。解放后,地壇重新被建設成公園,對外開放。 地壇公園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現管理面積37.4萬平方米。布局以北向為上,由兩重正方形壇墻環繞,分成內、外壇。內壇墻四面辟門,外壇墻僅西面辟門。外壇門至安定門外大街之間是一條壇街。街西端有三間四柱七樓木牌樓一座,是進入地壇的前導和標志。內壇中軸線略偏于東部。主要建筑有三組,方澤壇和皇祇室在中軸線上,方澤壇西側有神庫和宰牲亭;西北有齋宮、鐘樓、神馬圈等附屬建筑。地壇建筑的內檐枋心彩畫為雙鳳和璽彩畫。建筑周圍植滿柏樹,烘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禮儀之地,俗稱拜臺。平面為正方形,以水渠環繞象征“澤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圓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陰數鋪成的墁石象征“地為陰”,黃琉璃磚象征“地謂之黃”。皇祇室位于方澤壇南側,北向五開間。有圍墻,北向一門,圍墻和門樓覆黃琉璃瓦。殿內供奉皇地祇神位。殿內彩畫是清乾隆原貌,為雙鳳和璽彩畫。 從1985年起,每年春節地壇公園都舉辦迎春文化廟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1屆。不僅有大規模的仿清祭地表演,還有許多民俗文化在這里展現和延伸,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 將軍柏 地壇內有大片空地,現有樹木3.6萬多株,草坪8.2萬平方米,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就有174株。地壇方澤壇外的三株古柏坡有特色,被稱為“將軍柏”。其中“老將軍”干圍4.8米;“大將軍”干圍5.15米。另一“獨臂將軍”干圍3.16米,因曾屢次受創,僅存一枝故名。地壇藏有一批官窯禮器,是清光緒年間江西景德鎮專為清朝宮廷祭祀所特制的。是傳世下來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屬國家二級文物。解放前,壇內野草叢生,建筑嚴重失修。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國力的增強,公園先后修繕了齋宮、方澤壇、皇祇室等全部建筑;重建了地壇牌樓和鐘樓;新建了牡丹園、集芳囿、月季園、銀杏路等景點,對地壇的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保護性整治修繕,既恢復了昔日的莊嚴肅穆,又豐富了園林景觀,使古老的地壇煥發了生機。 從1985年起,每年春節地壇公園都舉辦迎春文化廟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1屆。不僅有大規模的仿清祭地表演,還有許多民俗文化在這里展現和延伸,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 主要景點 神庫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這組小建筑群是由四座五開間的懸山式大殿和兩座井亭組成。正殿叫“神庫”,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鳳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轎子)、龍亭(抬配位、從位諸神位的轎子)和遇皇祇室修繕時,臨時供奉各神位的地方。東配殿叫“祭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庫房。西配殿叫“神廚”,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樂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樂器和樂舞生服的地方。東、西井亭專為方澤壇內澤渠注水和為神廚供水。南殿及兩井亭于清乾隆十四年建成。 方澤壇,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場所,因壇臺周有方形澤渠,故稱方澤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諭進行改建,將黃琉璃磚壇面改換為艾青石壇面。現建筑為1981年按清乾隆時形制恢復。 方澤壇 壇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圓地方”之傳說。中心壇臺分上下兩層,周有澤渠、外有壇壝兩重,四面各有欞星門。下層壇臺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山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時奉安五岳、五鎮、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水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瀆之神位,外壝東北部為望燈桿,與其對稱的西北部原有瘞坎一處。 牡丹園是公園占地面積最大、植物品種最豐富,亭、廊、水榭、花架等園林小品最精致的園中園,園內通過整合的設計手法,遵循現已形成的園林布局,采用形態生動,布置形式靈活的自然山石與灌木相結合的形式來處理駁岸,與水榭保持景觀風格的統一,充分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師法自然”的造園思想。滿足公園游人休閑、游賞、運動的功能,理順游園的道路系統,完善休息設施,充分保留現存樹木花草,全面恢復綠地景觀,營造古韻幽深的園林景致,為游人創造一處良好的游覽、休憩場所。 門 票:成人2元,學生1元,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優待證游覽公園免收門票費(不含園中園,大型活動期間除外) 地 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 交通路線:南門:公交13、116、62、44、800、606、684、特2路;地鐵2號線雍和宮或安定門站;西門:公交104、108、124、27、104快、358、119、407、328、803、18、758、850、113、858、644、643、430路;東門:公交125、117路;地鐵5號線和平里北街站。 日壇 日壇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朝陽區日壇北路,距北京市中心約10公里。是古典式園林人文旅游景點。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解放前,古建被毀,被盜,使得日壇變為一片廢墟。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決定將日壇開辟為公園。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征用四周土地,將公園面積擴大到206200平方米,向游人開放。 日壇古樹 日壇里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金臺夕照”雖已成為傳說,但也能即新景而生懷舊之情。落日余暉之下,日壇公園以其古墻新樹迎接著遠近游人。 日壇是北京市著名文物古跡“五壇”之一,是明清兩代帝王朝拜太陽神的地方。現占地面積206200平方米,其中綠地覆蓋面積173192.52平方米,綠地面積124273.36平方米,水面4700平方米,古建占地面積10357平方米。園內古樹44株。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在保持原有古老的文化底蘊基礎上增加了現代設施,進行了景區改造,具有趣、幽、靜、雅、美之特色。日壇公園先后建立了兒童游樂場、垂釣區等娛樂項目向游人開放。1992年以來舉辦音樂節、春季花展、晨練匯演、古樹認養等突出文化內涵的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觀有園壇、西天門、北天門、神庫神廚、宰牲亭、具服殿、祭日壁畫、西南景區、曲池勝春、玉馨園、牡丹園、老年活動區等景觀。日壇西向,祭臺為白石砌成的一層方臺,正西有白石欞星門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欞星門正對的外壇至西天門為神路,是帝王祭日的必經之路。 主要景點 具服殿:為一方形院落,北為正殿三間,南向。正殿左右為配殿,各三間,東西向,四周有宮墻。是皇帝休息更衣之所。 西南景區:融合了江南庭院的湖光山色和古樸典雅的北方園林風光。景區有近4700平方米的湖面。湖畔倚建古色古香的水榭、畫舫、小園亭,湖南北架以曲橋、拱橋。湖邊圍繞蜿蜒迂回的小路,沿小路向東走去,有曲徑通幽之趣,登山峭壁眺望,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日壇 玉馨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景色宜人,穿過蜿蜒曲折的園路,具有40余年樹齡、胸徑為1米的懸鈴木,枝繁葉茂,像一把遮陽傘,為游人帶來一絲絲涼意。 老年活動區: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西側矗立著6幅民間典故的石雕,融入了日壇公園的文化氣息。栽植了各種樹木和300株名優品種的牡丹,花開時節幽香滿園,給老年人創造了一個優美、安靜、舒適的休息活動場所。 最佳游覽線路: ①北門→馬駿烈士紀念室→日壇博物館→神路→祭日園壇→祭日壁畫→免費健身廣場→兒童游樂園→西南水景區→南門 ②西門→西天門→神路→清暉亭→玉馨園→牡丹園→宰牲亭→迷你高爾夫→免費健身園→兒童游樂園→曲池勝春園→南門 ③南門→西南水景區→祭日壁畫→九龍柏→祭日園壇→神路→玉馨園→牡丹園→北天門→北門 門 票:免費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日壇北路6號 交通路線:1.乘1、4、57、729路公交車至日壇路下車,向北400米即到日壇公園南門。 2.乘44、800、750路公交車至雅寶路下車,向東300米即到日壇公園西門。 3.乘112、846路公交車至神路街下車,向南200米;乘43、110、28路公交車至芳草地下車,向西200米即到日壇公園北門。 月壇 月壇,又名夕月壇,月壇公園地處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外,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 月壇 月壇公園占地8.12公頃,分為南園和北園兩部分。園內古建為市級文物保護對象。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羅樹、石榴樹、桂花等觀賞樹種,修繕了鐘樓、天門、具服殿、神廚、神庫等古建筑,新建了月壇蟾宮、雙環映月池、廣寒橋、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攬月亭、月亭、爽月亭、月桂亭等景點,緊緊扣住了“月”的主題,突出了“月”的意境。成為北京一處優美的賞月和游覽勝地。 月壇又稱夕月壇。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壇方廣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階六級,俱白石。內欞星門四,東門外為瘞池,東北為具服殿;南門外為神庫,西南為宰牲亭、神廚、祭器庫,北門外為鐘樓、遺官房。外天門二座;東天門外北為禮神坊。月壇壇面以白色琉璃鋪砌,象征著白色的月亮。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夜明之神(月亮)的處所。 皇帝祭月在每年秋分亥時舉行,主祭夜明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士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古人對月的觀察十分細致,名字的意義都很深刻:每月最后一天為晦,第一天為朔。弦是月一半時的名字,月滿則為望,日在東,月在西,遙遙相望的意思。傳說中月亮車的駕駛員就叫望舒,也名纖阿。但因歲月的流逝,壇臺已坦蕩無存。建國后,政府對所存古建筑進行修繕,廣植花木,成為一處極富詩情畫意的人民公園。 祭祀月神并非明清才有,至少秦始皇時代就有,《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秦始皇東游海上,祭祀的有名山大川和八神,八神中的第六為“月主,祠之萊山”,即齊國北部,渤海之濱,這種祭祀的方式其實是秦始皇采用了齊國人的建議,后代皇帝也就沿襲下來,但保留下來比較有規模的月壇,大概就剩北京的一座了。 解放后,政府加強了對月壇的保護與建設,并于1955年將其辟為公園,以供人們休息娛樂。經多年營建后,月壇公園的面積大為擴展。整個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園以紅磚綠瓦的古建筑和規則式的道路為特征,這里也就是明清時期的月壇。南園是新辟的游覽區,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園路,組成一個自然山水園的格局。其設計建造以“月”為主題,園之名也取為“邀月園”。邀月園中部有一組小院,取“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之意而名“天香院”。天香院南側天闊的草坪上,有數只玉兔,與天香院。 2006年05月25日,月壇作為明至清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月壇一角 由明清皇家祭祀的月壇,還有一個詠月的故事:一天晚上,朱元璋祖孫三代賞月,朱元璋讓兒孫作詩。太子云:“昨夜嚴灘失釣鉤,何人移上碧云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州。”長孫吟道:“誰將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龍未敢吞。”朱元璋覺得“未得團圓”和“影落江湖”都不是吉兆,果然懿文太子死在朱元璋之前,建文帝沒有保住皇帝的寶座,流落江湖,不知所終。 月地的碑刻中沒有收錄這兩首詩,可能是傳言不可盡信吧。著名詩人蘇東坡,在他的《次韻蔣穎叔扈從景靈宮》中說:“道人幽夢曉初還,已覺笙蕭下月壇。風伯前驅清宿霧,祝融驂乘破朝寒。” 主要景點 月壇又名夕月壇,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南側,南禮士路西側。是北京古代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月壇現存古建筑有具服殿、鐘樓等。原祭臺呈方形,現存東、西、南、北欞星門。 月壇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 北園以內壇為基礎進行恢復,安排適當的活動場地。 現月壇北園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有:具服殿;東、北天門;鐘樓;重新復建的東、北、南三側內壇墻;西側有古壇墻遺址;祭壇、神庫、祭器庫、宰牲亭和神廚現由中央電視臺發射臺占用。 南園是新辟的游覽區,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園路,組成一個自然山水園的格局。 有伴月廣場景區、暢月坪景區、靜月軒景區、疏月庭景區、月華池景區、醉月林景區等六大景區。 門 票:1元。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優待證游覽公園免收門票費(不含園中園,大型活動期間除外) 地 址:西城區月壇北街6號 交通路線:月壇公園北門:公交15、19、42、56、743、13路等。月壇公園東門:公交21、68、691、44、697路等。 先農壇 據史書記載,先農壇又名“山川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距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歷史。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山川、神農等諸神的重要場所,亦是皇家最早在城南設立的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 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努力,先農壇已得到初步的修復和清理。市政府已把先農壇列為搶救文化古跡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先農壇已成為市民游樂的一個好去處。 先農壇 先農壇原來面積很大,并有內壇與外壇之分,整個南北長度幾乎與天壇相等,而東西寬度較小,僅約天壇的三分之一,總面積約八十六萬平方米。其南面從現在的永定門西街起,北可達永安路;東從先農壇體育場東墻起,西達太平街。壇內設有天神壇、地祗壇、先農壇、太歲壇、觀耕臺、具服殿、神倉等重要建筑,四周環以各種古樹名木及花草,整個壇內一片郁郁蔥蔥,十分幽靜。 1912年后,清朝亡了,皇帝沒了,就沒人再去祭壇。先農壇一度被開辟為“城南公園”,供市民參觀游覽。此時先農壇還是一座十分完好的皇家苑宥。到了1926年,軍閥段棋瑞政府,開始拆除先農壇外壇墻,并對外壇墻內的土地進行拍賣,使這座完整古老的皇家苑宥開始遭到破壞。到1929年,先農壇外壇墻已全都被拆毀,只留下一個完整的內壇。 先農壇是明、清皇家祭祀建筑的杰出范例,建筑布局基本完整的明代皇家建筑群,中國封建社會典章制度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努力,先農壇已得到初步的修復和清理。市政府已把先農壇列為搶救文化古跡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先農壇已成為市民游樂的一個好去處。 先農壇的全部建筑由內外兩重圍墻環繞,平面為北圓南方的長方形。壇內建筑可分為三組,即先農壇、天神地祗壇和太歲殿。先農壇組包括壇臺、神廚神庫、神倉、具服殿、觀耕臺、慶成宮,用于祭祀先農和舉行藉田典禮。天神地祗壇用于祭祀大地和山川等自然神。太歲殿是一組雄偉的建筑群,用于祭祀太歲。 先農壇的建筑群,包括現存的內壇墻在內,從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期大修,迄今歷經400余年,整體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構筑特色及藝術風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特征。這些祭祀建筑,根據祭祀活動中的不同要求分為宮殿建筑(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場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慶功之地、祭祀太歲的殿宇等)及象征生產等項功能性建筑(神倉、神廚、神庫等)。由于使用的不同要求,建筑的結構及技藝又有所差別:宮殿建筑雄偉壯觀,廡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輝煌,采用黑色或綠色琉璃瓦,內部雕造精細,用鎏金斗碩裝飾,格扇門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內外用金龍和璽彩繪等。其余建筑雖然也為廳堂結構,但灰瓦硬山及簡練的裝飾,與前者形成明顯的等級對比。另外,現保留完整的內壇墻,外皮用城磚淌白糙砌,基本為乾隆期原制,內層有明代夯土墻體。墻寬2.2米,高4.1米,墻頂置木椽望板,上蓋筒板瓦。內壇墻四面各設三間拱券門一座,南門與太歲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軸線,北門在神倉院與俱服殿之間,東西門基本相對應于觀耕臺及先農壇之南。四座門均為磚石結構,歇山頂,黑琉璃瓦綠剪邊,磚柱間額枋上置三踩單翹磨磚斗碩,四座門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門留有清晰的早期龍錦枋心旋子彩畫。 景點介紹 太歲殿建筑群 太歲殿建筑群位于先農壇內壇北門西南側,是為祭祀太歲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靈之地。其東鄰神倉,西近神廚,南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農壇內壇建筑的中心地帶,建筑體量為先農壇之最。 太歲殿組群建筑占地約9076平方米,內有四座單體建筑,中軸線從南向北依次為拜殿、太歲殿,東西兩側各有廂房11間,建筑間用圍墻相連,拜殿兩側墻及東西墻北側共設隨墻門4個。 太歲殿組群建筑,于1987年收歸文物部門管理,同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性修繕,并根據《順天府志》記載“垣內南北東西各三間”,復建四角值房。現由古建博物館使用,殿內陳列《中國古代建筑展》。 俱服殿、觀耕臺 它們為同一軸線上的建筑,位于太歲殿東南,俱服殿在觀耕臺之北,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先農時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場所。 慶成宮總平面圖俱服殿建于1.65米的高臺上,建筑面積392.5平方米,面闊五間27.22米,進深三間(六椽七檁)14.24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臺,月臺與建筑臺明等寬,南面設十級臺階,東西面設八級臺階。歇山綠琉璃瓦屋面。檐柱頭有砍殺。殿內明間減去金柱四根,前后檐柱承載長10.48米的七架梁。徹上明造,梁頭及檁枋下均設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碩。檐頭斗碩為五踩單翹單昂鎏金斗碩,明間補間斗碩六攢,次間四攢,盡間為三攢,四周共用柱頭斗碩16攢(包括4攢轉角斗碩),補間斗碩56攢。金龍和璽彩畫。 觀耕臺,現存為清乾隆年間建造(明代為木制高臺)。觀耕臺占地面積約508平方米。臺高1.9米,平面方16米,東、西、南三面設九級臺階,臺階踏步漢白玉條石邊沿雕刻蓮花圖案。臺上四周有漢白玉石欄板,望柱頭為龍云雕刻,地面方磚細墁。臺底須彌座由黃綠琉璃磚砌筑,琉璃磚上雕刻花草圖案。臺須彌座結構層次完全依《清式營造則例》規制,為典型的宮殿壇基建筑。 1997年,育才學校圖書館從俱服殿搬出,同期,市文物局撥款將俱服殿及觀耕臺做了全面修繕。修繕中根據早期照片恢復裝修原貌,即前檐五間通開四扇格扇門,后檐砌墻。格扇形制為四抹頭,菱花為三交六碗。并依室內彩畫規格對外檐大木做了彩繪。 神倉 神倉位于太歲殿東部,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建筑。神倉有“天下第一倉”之譽。據《唐土名勝圖會》卷四載:“仲春吉亥日,皇帝親到耕地”,“至秋夏,奏聞結實,就擇吉日,貯之神倉。祭祀天地啐宗廟社稷時使次粢盛。” 神倉院占地面積約3435.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軸線從南向北為山門、收谷亭、圓檁神倉、祭器庫,左右分列倉房、神倉、值房各三座。另全院從圓檁神倉后設墻分成前后兩院,中設圓門。 神倉院建筑彩畫,除收谷亭為雅伍墨旋子彩畫外,其余均為皇家祭祀建筑特用的雄黃玉旋子彩畫。 1994年,占用神倉院的單位全部遷出,同期,市文物局撥款做了全面修繕。修繕時,根據現存窗框及早期照片,全院恢復原四抹頭方格菱花格扇門窗,并于院四角增建格調一致的辦公配套設施。 神廚 位于太歲殿之西,院落軸線外南部為先農神壇,西北圍墻外有宰牲亭。 神廚院占地面積約3790平方米(不包括宰牲亭),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間,以藏神牌,東為神庫,西神廚,各五間,左右井亭各一”(《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五)。 神廚院建筑彩畫,均為墨線大點金龍錦枋心旋子彩畫。宰牲亭外檐彩畫,無地杖,直接繪于大木上,內檐彩畫為旋子彩畫,枋心圖案不清。 1998年,育才學校校辦工廠遷出,同期,市文物局撥款做了全面修繕。修繕時在拆除瓦面后發現所有建筑屋面灰背均用白灰鋪設,根據文物修繕不改變原狀的原則,修復后的屋面仍用白灰鋪設。修繕中雖然各殿留有板門直欞窗的卯口遺跡,但由于使用功能所需,也為全院的統一,最終采用了正殿現有窗框的形式,將院內門窗統一為四抹方格菱花形制。同時,對院門平面條石及木架尺度勘察后,根據清營造則例規制對大門做了復原。 慶成宮 慶成宮 慶成宮位于先農壇內壇東北部,與內壇的幾組建筑基本處于東西同一方位上,慶成宮明時為山川壇齋宮,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為慶成宮,作為皇帝行耕禮后休息和犒勞百官隨從之地。 慶成宮坐北朝南,東西長122.84米,南北寬110.14米,占地面積13529.6平方米。中軸線從南向北依次為宮門、內宮門、大殿、妃宮殿(此名系2001年修繕中在四角套獸及某飛椽身上發現的題跡,因該殿名稱無記載,故暫用此名),大殿、妃宮殿間東西兩側有東西配殿,內宮門與大殿間院墻東西各有拱券掖門一間。慶成宮整體布局為院中院,內外宮門形成兩個大的院落;建筑集中在軸線北部的同一高臺上,周有圍墻相連,形成一座封閉的院落;妃宮殿左右與配殿用圍墻相連形成一小院;建筑高臺兩側又各為一個院落,其后墻為慶成宮院墻,并在院墻上設墻體門,而院南墻與其相對應處開隨墻門一座。院內所有建筑及圍墻全部為綠琉璃瓦。大殿及妃宮殿均用金龍和璽彩繪。 慶成宮組建群,于2000年收歸文物部門管理,現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搶救性修繕。 北京的先農壇創建至今已有580余年的歷史,500多年的風雨滄桑,從本源文化的創意到為帝王服務的建筑而今成為文物圣跡,它無處不體現著歷史、文化、藝術的價值。如今雖然外壇已成體育運動場所,但內壇在歷史的洗禮中古柏成蔭,修葺后的建筑群屹立其中老當益壯更顯輝煌。在先農壇古建博物館內陳列著的世界建筑史上自成體系的《中國古代建筑展》,使先農壇的全部建筑也成為其展覽的組成部分,身臨其境更能體會到民族文化與藝術的韻味。 地 址:北京市宣武區東經路21號 交通路線:乘17、20、36、54路站先農壇下車。

關鍵字: 北京 故宮 月壇 紫禁城
在線評論

  驗證碼:驗證碼    匿名發表

聯系我們
  • 新疆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8tdc.com.cn
  • 地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伊(yi)寧路89號新豐大廈A座7樓(lou)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經濟型

前門建國飯店

前門建國飯店

已有 571 人關注
首都大酒店

首都大酒店

已有 294 人關注
東方君悅大酒店

東方君悅大酒店

已有 364 人關注
美食餐飲所有美食

官也街澳門火鍋

無論這林林總總的花樣美食如何的

聽蟬軒花園美食吧

八百年帝都始于元朝,聽蟬軒Secret

便宜坊烤鴨店(安華

中華老字號便宜坊烤鴨店史建于明

十全舫之明珠海鮮

明珠海鮮加工檔位于南三環趙公口
北京游記所有游記

獨品老北京炙子烤

寒冷的冬天里,如果吃了暖呼呼的食

【闖京城】汽車博

今年國慶前才剛開放,就已經超過上

三天兩夜,北京-大

從北京到大連,和honey還有另外兩

北京,從零開始

北京,春夏之交,風和日麗,適于游蕩從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