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六日閑—春節北京記游之第三日
第三日:升旗儀式、天安門廣場、故宮、景山
1:從前門穿過兩個地下通道就是天安門廣場了。一直都是在電視和爸媽泛黃的照片里看到的天安門廣場終于真真切切的呈現在眼前,我竟覺得有些不真實了。
前一日在旅館的電子牌上看好升旗的時間,提前一小時出發,一到廣場便直奔旗桿方向而去,沒想到早已是里三層外三層,解放軍戰士都成維持秩序的了。站在中間只能看到人頭,倒是兩個側邊還比較空,站在前兩排視野沒有遮攔反而看得清楚。建議每旬的第一天(1號,11號,21號)去,有軍樂隊現場伴奏,特別有種振奮人心的感覺。
看完升旗隨便逛逛天安門廣場,廣場真得很有氣勢,不愧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由南至北第一個看到的是毛主席紀念堂,本來瞻仰毛主席的遺容是我們此行的一個重要任務,但看到足夠繞廣場半圈的隊伍之后我們還是放棄了,看來都是看升旗儀式后直接來排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用繩子攔了起來,有解放軍把守,只好遠觀一下,從小在課本里學的虎門銷煙浮雕也看不真切了。一路逛到天安門城樓,和毛主席像合影n張,但最終還是沒上樓體會一下主席在開國典禮上揮手的感覺,畢竟上個城樓要15塊錢呢。
2:故宮很大,展覽很多,我們逛足了它的開放時間(8:30—16:30)才算沒落下什么。因為租了講解器,基本上是按著它的順序逛的。
1):首先從午門進,參觀三大殿。三大殿建立在一個土字型的三層臺基上,非常宏偉。特別是太和殿,雖然在修,但遠觀其面闊9間,進深5間的殿宇和殿前18個大銅鼎,就覺得特別有氣勢。想象著以前的皇帝在舉行朝禮時,站在大殿前,面對著3萬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廣場,其時千人“三呼萬歲”,數百鐘鼓禮器齊鳴,這該是怎樣的一種皇家氣派啊!
2):在最后一個大殿(保和殿)后的平臺上向西可眺望北海白塔和故宮中未開放的慈寧宮、雨花閣,向東望就是最后要參觀的東路部分。
3):然后走西線,軍機處—養心殿—西六宮,進御花園,再往南參觀中線的后半部分:內廷的三大殿。
西六宮的建筑格局都是一樣的,只是每個宮都有不同的展覽,但我覺得做的并不很精致,走馬觀花便可。御花園更是讓人失望—好小,完全不是電視看到的可以賞賞荷花釣釣魚的那種。而且有很多的建筑,覺得擠得都轉不開身了。想想以前的后妃們也真夠可憐的,深宮寂寞,連個散心的地方都這么小。
4):出乾清門往東參觀東線:九龍璧—寧壽宮—暢音閣—珍妃井,最后出神武門。這條線都算是珍寶館的范疇,要另外買票的。不過很值得,特別是展覽的珍寶,雖然并不很多,但量少質精,很漂亮。
★ 故宮:20*2=40;講解器:10(押金:100);珍寶館:10*2=20
3:出了故宮,我們并沒有直接到街對面的景山去,因為有無數旅游團擁向那里。我們索性沿著故宮外圍逛,這一逛才發現故宮最美的景色其實并不在宮里,而在宮墻之外。當最后一抹殘陽照在冰封的護城河上,故宮的高墻深院逐漸顯現出它無言的蒼涼。強烈建議留一點時間和體力沿宮城走走,寬闊的護城河,高高的宮墻,孤寂的角樓,更能讓人體會禁城的含義。
4:景山本身并沒有什么可逛的,那棵崇禎自縊的歪脖樹也是后人所植,聊勝于無而已。到景山只是為了一觀故宮的全貌,可惜五亭中倒有四亭在修,只留一亭得以讓我們一觀故宮的重重飛檐。
★ 景山:2*2=4
5:晚餐:王府井新東安市場五樓東來順,故宮神武門左手邊車站乘104到新東安市場站下。在車上最好站在不靠門的那邊,因為可以看到老北大紅樓(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國美術館(很漂亮的中式建筑)。
東來順是絕對的老字號了,老式的紫銅炭爐越燒越熱乎,很有吃火鍋的感覺,特意點了據說能生吃的磨檔,也真是又薄有嫩。不過其他丸子之類的就不必點了,很差。價錢也不便宜,吃了107塊居然覺得沒吃飽。還有糖蒜居然算5塊錢的,我們一個都沒吃過。
晚餐后不能免俗的逛了逛王府井,逛著逛著居然覺得越來越餓,因為已經到了東四大街,看看地圖隆福寺離的不遠,于是轉向東走到隆福大廈,再繼續朝東面走終于找到了豐年灌腸(隆福寺街16號,還好營業到9pm,不然又是個閉門羹)。原來灌腸就是把一種雜糧面切成一片片炸成外焦里嫩的,沾著蒜汁吃,里面一定不能煎成脆的,據說那就不正宗了。配上碗小米粥,還真香啊。
104路:1*2=2;東來順:107元;豐年灌腸:6元
關鍵字: 天安門廣場 護城河 王府井 隆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