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日記.尾聲.該回家了,寶貝
在古北口我下了車。這是個小地方,雖然已屬于北京境內,卻完全感受不到現代的氣息。我是沖著司馬臺長城來的,周圍冷清的氣氛使我猶豫不決。
一輛破爛的“面的”駛了過來,司機是個披著長發、看上去有點害羞的男青年。“嘿,你去哪里?”,他問我。
“我要去司馬臺長城,從這里過去有多少公里?”我說。
“喲,總得有十四、五公里吧!我帶你去?”我想了想,和前面一個過路人說的差不多,這個司機至少沒在里程上蒙我,可以跟他談價錢了。
于是我坐著這輛破車“突突”地上了路。這個司機好奇心很強,一路上不停地問我是什么地方人,從哪里來之類的話。車起先仍在101國道上行駛,在一個倚著山的岔口那里拐了彎。這個岔口,立著一座很大的門樓,上書“司馬臺長城”,附近停著幾輛三輪摩托車。
我忽然有所悟,對那個司機說:“剛才我從承德過來的時候,可以在這里下車再搭個三輪去司馬臺長城吧?”
“是的,”年輕的司機仍然有點害羞似的向我笑了笑,“幸好你不認識路,否則我們只能去喝西北風了。”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佯裝發怒道:“你這小子敢當面諷刺我!”呵呵,這真是個難得一見的有趣的家伙!
轉彎以后又開了不少路才來到司馬臺長城,我下車給了車費,臨別時還與那個司機擊了一掌。我從司馬臺水庫坐船到了長城腳下,抬頭即可望見長城上一個接一個的烽火臺,連接彼此的城墻殘破不全。水庫西岸是金山嶺長城,東岸就是司馬臺長城了。
常聽人說,在北京,司馬臺長城是并未多加修繕,保存了本來面貌的一段長城,而慕田峪和八達嶺長城都是經過完整修復的。司馬臺長城的石階很多都不明顯,碎石凹坑隨處可見,圍墻的大部分也只有半壁,甚至沒有,這使我在攀登過程中不得不謹慎些。
越過十一、二個烽火臺,從山腳下登上了相當的高度,雖然背著個行囊,我也只花了一個小時。經過近兩個月的旅行,我變得甚為結實。前方是更為險惡的山道,城墻毀壞得如同一道山脊,戴著大蓋帽的人禮貌地阻住了我的去路。
天氣過于晴朗,驕陽令我揮汗如雨,礦泉水消耗得很快。偶爾在烽火臺里稍坐歇腳,便能得到十分的涼爽。然而,不管是前瞻或是后顧,連綿的長城曲折穿行于山巒疊嶂之間,如此雄壯的景象,慷慨激烈之情不免溢于心間。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古代的戰場,古代的工程,我們遠涉千里而又興致勃勃地游覽這些古老的遺跡。這是為什么呢?我們既非為歷史而憑吊,也非為前事而傷懷。我感到古老的遺跡中自有種力量,雄渾蒼勁,這種力量匯聚到了我的意志中,影響了我的是非善惡觀,左右了我的言論和行動。尤為重要的是,這種力量是向上的,積極的。
注意了一下,司馬臺長城上的外國游客甚至多過了中國游客。在最熱的下午兩點,我走下長城,回到國道上搭車去了北京。
再過兩天,這段旅行生活就要結束了吧。
......
“一個、一個的小孩,躲在角落里偷窺,身子在帳幕之后,在一種神秘氣氛的圍裹之中,所有的竊笑、所有的真誠、所有的質樸的帶著燦爛的愛;比鳥兒還甜蜜、光潔而純真的眼,玫瑰色的唇和瘋兮兮的傻笑綻放;所有的扭動和顫抖都帶著幻想和領悟,還有奪眶欲出的眼淚。不知道幽暗的鳥會不會帶著幻滅的眼飛近,但不是現在......”
該回家了,寶貝。
關鍵字: 司馬臺長城 大蓋帽 烽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