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
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縣城西鳳凰山頂。明崇禎二年(1629年)東明禪師創建,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寺院原名千佛庵,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門額題“道入西天,又為區別城南另一年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小西天由三組建筑物構成,摩云閣建在鳳凰山之鳳頭上,中院建于鳳背,大雄寶殿與延伸的山頭合為鳳尾,加上溝兩帝的山翼為鳳之雙翅,遠觀之,儼然一展翅欲飛的鳳凰。
小西天以明代的彩色懸塑藝術而聞名,其精華保存雄寶殿。殿內彩塑滿布,除佛壇上的五尊主佛外,墻壁、檁柱、屋椽上都塑著數以千計的彩塑。這些彩塑造型生動、姿態各異,多而不亂、繁而為雜,高者達3米多,小者僅有拇指大小。全堂彩塑是我國少見的彩塑藝術群塑,具膛可估量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更為珍貴的是殿內梁架上的彩繪--用瀝粉貼金制作的近似宮廷規制的龍鳳和璽,這種彩繪藝術屬皇家彩繪,造價昂貴,在此偏遠山區發現,實為罕見。1977年~1993年,黨和政府對寺院進行了大規模修繕。1996年12月25日,小西天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鳳凰山 國務院 大雄寶殿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