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流水霸王祠
對于喜歡旅游的人來說,其游蕩的心就如秋天里漂泊的云,隨時都在飄蕩。 阿西就是這樣喜歡旅游的人。 上午9點鐘的時候,阿西邀我說出去走走,和我的想法一拍即合。難的偷閑,我立即回家取了數碼相機。10點鐘的時候,我和阿西每人騎了一輛輕騎摩托已經在205國道蕪湖到馬鞍山的路上了。 寬闊的道路、藍天和綠樹、和蒼穹之上的悠悠白云陪伴著我們。盡管205國道有一段路正在拓寬修葺,但并不妨礙我的一路歡快的旅途。 一個小時后,我們已經到了當涂的姑溪河大橋上了。又過了一個小時,我們已經到了馬鞍山,和我們的老朋友一鳴舉杯敘舊,共話旅游了。一鳴是我和阿西共同的朋友,目前一個人在這座城市里打拼,主持是馬鞍山市交通音樂臺的一個旅游版塊《天下任我行》。 席上,一鳴問我們準備去哪里玩。我說和縣就在馬鞍山的江對岸,那里的烏江霸王祠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阿西說好,我們就去烏江。一鳴立即舉杯,祝我們下午旅途愉快。 餐后,我們的小輕騎繼續上路,出了馬鞍山的市區又加滿了油,準備了礦泉水。不久就上205國道,拐向了馬鞍山和長江對岸的和縣想連接馬和汽車輪渡。 馬和輪渡口,排隊等待過江的長途車、大貨車排了幾公里,我們的小輕騎卻輕松自如地穿過其間,不費事到了渡口。每輛輕騎連車帶人過江費5元。 不一會兒,汽渡從對岸過來。我和阿西推著輕騎上了渡船。憑欄眺望滾滾江水,感覺到江天一色,十分壯觀。 20分鐘后,過了汽渡就是和縣了,我們的輕騎很快就上了和縣到烏江的公路。 秋天午后,陽光明媚,天高云淡。路邊是綿延不盡田園秋色,剛剛成林白樺樹在風中輕舞搖曳。路上的車不多,柏油路很干凈。騎行不久,就看到路邊烏江的路標。繼續前行,快到烏江小鎮的時候,就看到拐向霸王祠路口的大門樓。穿過門樓,還有 1公里小路,邊到了坐落在鳳凰山上的霸王祠。 霸王祠,又名“項王亭”、“霸王廟”、“西楚霸王靈祠”。 公元前220年西楚霸王項羽十萬大軍在垓下,被劉邦的數十萬大軍圍住后四面楚歌而兵敗,美姬自刎。后項羽率精兵突圍而出,只有 26 騎相隨,被追到了烏江。當地的亭長已經為其準備了渡江的船只,但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把馬送給了亭長。自己徒步持兵器連殺追兵。項羽不愿男兒被俘,拔劍自剄而亡。 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天地男兒,修建這座霸王祠。現今的霸王祠是1984年和1992年由省、地、縣三級政府分兩期工程修建而成的,總占地面積107畝。 我和阿西走進霸王祠大門的時候,已是下午三時。秋意闌珊、萬籟俱寂。迎面是一條長長的方石板鋪就園區小路,路邊是成排蒼翠的松柏。石板路走完,最先看到是旗桿臺,一面古戰場的黃色戰旗,在綠樹的叢中飄揚。旗幟上的古體的“項”子似乎浸染了楚漢相爭彌漫硝煙。 霸王祠就坐落在鳳凰山頂上。鳳凰山根本算不上山,只要上十幾級臺階就到了。拾階而上,便是綠樹掩映下西楚霸王靈祠的紅色大門了。門樓上飛檐高翹,氣勢軒昂。 踏入祠內,迎面便是享殿。在享殿的門前,立著的香爐和燭臺。香爐上篆刻著“拔山蓋世”四個大字。燭臺上掛滿了紅燭燃盡后留下條條紅淚,臺前香煙裊裊不散,寄托著后人對項羽這位天地男兒的景仰。 享殿里奉供著一尊2.6米高的仿青銅霸王立像,立像上方懸“叱咤風云”橫匾,東西兩山墻上鑲嵌有毛澤東等偉人、作家、書法家詩碑,還有趙樸初、林散之、等人題寫的楹聯、匾額等。徜徉其間,便能感受到楚漢古戰場的人生悲歌和男兒的柔情豪邁。仿佛聽到項羽那雄渾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千年的流水光陰過去了。項羽成了不以成敗論英雄典范。他在失去身經百戰而得的江山和萬般寵愛的美姬后,無法面對江東父老,最后自剄,終結了他 31歲短暫輝煌的人生。 過了享殿就是墓區,通往墓臺的石板神道為古松掩映,旁立 4對石人石獸,粗獷簡約。沿著右邊的地下臺階,走過燈光幽暗壁上滿是水泥浮雕的幾十米的墓道,就到了衣冠冢的背后。在墓室里,還停放了一口出土的年代久遠的棺槨。 青石砌成的圓圓的衣冠冢上,一杯黃土,墳草枯黃。墓臺四周有仿白玉欄桿,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家”碑石一方。最叫人難忘的還是墓后的紅色院墻上“力拔山兮氣蓋世”。 參觀完霸王祠后,我們又來到祠前不遠的駐馬河,傳說是項羽的停馬的地方。走園內的一些景點后,最后在三十一響鐘亭里,敲響了懸掛的古鐘。我們按照慣例,敲響了31響,以祭奠 31歲的千古男兒。 日暮時分的鐘聲,雄渾蒼涼,十分悲壯。在這悲壯的鐘聲里,我仿佛聽到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吟誦。 鐘聲繞梁,在空中尚未停息,我們又邁入“靜觀自得”的碑刻小園里,園中的四周都是碑廊,嵌滿了和西楚霸王有關的碑刻,還有一樽“風騷千古”的項羽雕像。我們走馬觀花地看了一圈以后,便在亭廊上稍作休息。 走出霸王祠的時候,已經日落西沉。我們決定最后去看看烏江。順路騎行,不久烏江就在眼前了。 烏江是長江的支流,流水平靜清幽,波瀾不驚。河堤已經修建了水泥護坡,農人們在護坡上揚曬收割的稻谷。小木舟安靜地泊在岸邊,對岸的村莊半掩在綠樹之中,農舍前有一堆一堆的稻草垛。人們過著寧靜的生活。 兩千年前的戰火硝煙已經散去,楚漢相爭的往事已成過眼煙云,唯有這脈脈流水承載厚重,背負著歷史煙云。默默訴說著成敗英雄的前塵往事。
關鍵字: 數碼相機 旅游 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