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歷溪-勾起塵封的記憶
徽州歷溪-勾起塵封的記憶 歷溪位于國家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的腳下,是祁門縣彭龍鄉的一個村,現在好像并入了環砂村所在的歷口鎮。 歷溪是御醫王典的故鄉,村中的古橋、古廟、古碑、古屋、古樹林、古祠堂、古墓、古戲------目連戲,流傳著許多古老而神秘的傳說。最令村中人自豪的是,明代御醫王典為村祠合一堂帶回的一對價值連城的漢白玉石鼓,村前成片的風水林也是徽州村落里數一數二的。 一、馬頭墻 青磚小瓦馬頭墻, 回廊掛落花格窗(一說:灌木回廊繡閣藏)。 夢里水鄉芳綠野, 玉謫伯虎慰蘇杭。 說的是明清徽派的建筑風格,青色的磚、小片的黛瓦、馬頭墻,雕梁花窗,飛檐出甍,回廊掛落,雕刻精美,流檐翹角,宏偉壯觀。... 可以讓人感受到民居建筑藝術的精巧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傳統和優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風格。粉墻、青瓦、馬頭墻、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回廊、亭臺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筑的基調。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偉、結構合理、布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成多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圖片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此次先發幾張給各位瞅瞅,如果還過得去,我抽空再發上來。謝謝支持鼓勵,謝謝批評指教!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這是在村口的進村橋上看到的歷溪村,青山環抱,一道河溪從村頭流過。一派老徽州的氣象。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馬頭墻是徽式建筑的鮮明要素,我特別喜歡。每次都喜歡拍它。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馬頭墻美觀且具實用的價值.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墻,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墻又稱之為封火墻。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馬頭墻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廳,馬頭墻的疊數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岳朝天”。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馬頭墻的“馬頭”,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顯示出主人對“讀書作官”這一理想的追求。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看到這些馬頭墻,人們常常會為徽派建筑設計師們那種高超的藝術創造力而驚嘆,徽派民居,高大封閉的墻體,因為馬頭墻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墻體,因為有了馬頭墻,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中國古代“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等成語,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這也許是古徽州建筑設計師們為什么要將這種封火墻,稱之為“馬頭墻”的動機。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 而從高處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達。
關鍵字: 傳說 徽州 故鄉 祁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