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西遞
西遞與宏村齊名,為船形村落,因其村中東水西流,故名西遞。也有說此地為古代交通要道,設有驛站供傳遞公文和來往官員歇息,故稱“西遞輔”,西指西川,遞輔即驛站。這是村口著名的三間四柱五檐式牌樓,上刻“荊藩首相”與“恩榮”,為明代萬歷六年神宗皇帝批準胡文光刺史所建,光宗耀祖,造福后代。當年在此牌坊下度中秋,那時還是村外一片荒野,現已成景區入口處修葺一新的廣場,映襯著湖光山色。印象中的西遞已不再,我唯一認得的是那絕無僅有的青石板路。其他一切似乎都變了。主巷道基本上是變成了一條商業步行街,青石板路還是原來的那條青石板路,卻不再靜謐。可能,也沒有什么不好吧,只是忽然失卻了拍照的興趣,只隨手拍了不多的幾張,記憶中青石板小巷里雨后水流成河,清朗寂靜。 西遞為胡氏宗族聚居地,據其宗譜記載說原姓李,為唐朝末代皇室后裔。數百年來,胡氏子孫由儒而商,由商而官,積聚了財富。而清末民初,政局動亂,產業失去保障,徽商也和其他同樣一落千丈。胡氏人口下降,其他宗姓逐漸遷入。文革時民居遭到大量破壞,近十幾年得到保護,但開發也使得民間文物流通量很大,有些東西從各地返流回來,價格說不定反而比別處更高些。有當地人引我們穿深巷去屋里頭看老家具,我本來不在行,跟著學習辨認木材。撿漏不大可能,幸好非常入眼的也不算太多。當然不是沒有喜歡的,較近期品相好的家具,或者哪怕經過一些組裝改造,但材質好造型佳的也不乏其物;它們同樣讓人心動,如果有閑錢,做個一般的玩家其實也很不錯,彼此各得其所。這人家同時養蠶,正是蠶寶寶上簇的季節,院子里堆著的結滿繭的格架或柴龍很有形式感。在路邊或人家院子里拍到不同顏色的木槿,植物多的地方,會讓人覺得清新舒暢,生長的喜悅在生命體之間傳遞。(還得感謝同程里的同學,像云影啊,小mouse啊,天涯啊等等植物愛好家,教會我認得它們呢。)離開時已是黃昏。不同的人開車聽不同的音樂。做設計的同事在車內播放的歌曲節奏很快,銳度很高,他說最近比較愿意聽hi曲,不然開車時會睡著。來來去去都像是坐在迪廳里,光聽不跳,聽得久了,我擔心要叫我一直這樣聽著開車保不準還是會昏昏欲睡。不經意中卻有一首趙傳插入,高亢嘹亮,像撲面而來的風之谷。那是《愛要怎么說出口》。忽然之間的懷舊。大家沉默了片刻,從上海邀請過來的朋友悠悠道:聽到這樣的老歌,堅硬的心就會柔軟下來。此時車窗外,晚霞滿天。愛要怎么說出口。
關鍵字: 中東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