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墻
南京明城墻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產物和象征,是中國歷史上惟一建造在江南的統一全國的都城城墻。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墻構成。其中,南京城墻,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在鐘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亙達35.267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墻還長出2.267公里。而南京古城墻的外廓城周長則為60公里。
明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一個重要朝代,它在中國歷史上鞏固封建帝制、統一全國起了重要作用。明南京城是明代立國后營建的第一座都城,也是我國首座規模宏偉的磚石結構的都城。所以,明城墻是南京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我們今天漫步在南京明城墻上,可以看到城磚、城門、甕城、水關和涵洞等結構,無論是材質、技術、形制,都可以認為是我國城市建筑之集大成,至今仍是研究城市建筑的重要參考資料。我們今天看南京的明城墻,不僅看到它的規模宏偉,還可以看到在這一形制布局的南京城市:它十分巧妙的利用南京龍蟠虎踞的地理形式,依托古代禮制規范,成為一座既有古代傳統和古都風貌,又有現代規劃的南京城市獨特模式,是值得人們稱道的。
關鍵字: 南京城 歷史文化 參考資料 設計思想 鐘靈毓秀 龍蟠虎踞